细雨楼上,一片欢声笑语,气氛融洽的样子,起码在这方静室内,每个人都能放下架子。
李芳不是谨小慎微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赵文华不是满心算计的严党干将,胡宗宪不是要维持威严的直浙总督,三人俱是把自己当成了寻常人一样和林河颜钧他们交谈。
颜钧看了之后不由啧啧称奇,这位林老弟当真是厉害,能叫这三人忘却自己身份,只是如普通人那般言谈交往,是他想象不到的。
林河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更明白自己的短处是什么,当颜钧他们开始讨论起儒学的细微处时,他便识趣地闭口不言,只是在脑海的记忆殿堂里搜索以前看过的相关书籍,省的万一理会错了闹出笑话来。
说起来颜钧也是头一回能够坐下来平等地和李芳赵文华这样的朝廷贵人说话,这一番交谈下来,他惊讶地发现赵文华这位被世人当做严党干将的大奸臣竟然学识极高,不亚于当世大儒,只不过这位对学问的态度实在是个功利主义者,这一点倒是和林河极为相似。
行走了大半辈子江湖,颜钧早就看开了一切,他的大中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倒不如说是他的一生执念和理想,这世道也早就把他逼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只不过他还有着自己坚守的道德罢了。
就在众人相谈热络的时候,锦衣卫派人送来的消息,被项家的下人送进了细雨楼,从林河手中传阅之后,众人的脸色各不相同。
李芳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脸上不无失望之色,那张桥和张应治都已经是过了乡试的年轻举人,可以说这二人日后高中进士几乎就是十有八九的事情,可就是这样两位日后的朝廷栋梁,在那辩理大会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结果台下百姓愣是没有人能听懂。
这是要不接地气到什么程度,才会如此这般自大无知,与之相反的那是那位数次乡试不中的司马徽,说的道理浅显明白,又不流于清淡空洞的大道理。
而赵文华则是一副我早有所料的样子,他当年虽然是进士出身,不过名次也不算高,入不得翰林,还在地方上苦苦煎熬了很久,最后靠着严嵩才有了今日的官位,不过这官位也是他靠着自己的本事一点点厮杀拼出来的,严党里面想认严嵩做干爹的官员有的是,可真以为严嵩是谁都来认爹就收的么!
所以么,赵文华哪怕自己文章诗词造诣都不错,可他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家伙了,这二张明知道台下百姓众多,还在那里故作清高大谈经义理学,简直就是愚不可及,最后活该被台下百姓起哄。
胡宗宪则是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是直浙总督,这场辩理大会规模和动静不小,那张桥和张应治是举人且不去说,这两人年轻都不大,用林河的话来说,乃是不少人眼里的潜力股,而且张家向来都是理学传家,交好的人也不少,这次两人如此狼狈,事后肯定是要造出些舆论来的。
没错,在林河的熏陶下,诸如胡宗宪赵文华等人对于舆论,潜力股之类的词汇都不算陌生,甚至于连期货和证券市场这些东西,林河都给他们普及了下来,而且就因为苏州府一桩刚发生不久的大案,他的那番讲解更加让人容易理解。
原来这苏州府有家万福记卖的酥饼乃是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每天门口排队的顾客络绎不绝,店家每日生产仍是供不应求。不仅如此,还经常有官府和大户插班下大订单,足够万福记忙上几天的,门面生意自然就照顾不了了。
虽然有钱有势的官绅们得罪不起,但是散客也是不能随意怠慢的。为了不让散客再空跑一趟,万福记的掌柜沈鸿昌情急之下,在收取定金之后打下了白条,允诺散客在指定的日子一定交货。
原本这只是应付散客的权宜之计,尽管万福记并没有这个生产能力,但为了本店的招牌和口碑,沈鸿昌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战战兢兢过了一个月后,沈鸿昌惊讶地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每天拿着白条来提酥饼的散客寥寥可数,门面卖出去的酥饼也不比以前多出多少,但每天回笼的铜钱多出来不少。
细心的沈鸿昌多方打听,才知道有相当多的顾客购买酥饼,并不是留作自己食用,而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而收礼的人也不见得会自己吃,往往过段日子找个机会转送出去。可问题是,酥饼存放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变质,没法再送人了。再者拎着偌大的饼盒到别人家里,既不方便又惹眼。于是好多人买了这种白条放家里,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自己跑到万福记兑换现成的,若是想送人还可以继续留存着。
&nbs
第三百五十三章 全世界最早的期货市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