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二章 投名状[2/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干爹,等皇爷的回复到了,儿子愿意前往徐淮等地,实地调查漕运之事。”
      见着李芳感慨,冯保却是忽地跪下请命道,这些日子他自问在林府学了不少东西,林先生也鼓励他要学以致用,有些学问你学了你知道了,但未必真的代表你就掌握了。
      如今林府里,陆文昭他们这批学生,就被林河交代了一个任务,便是让他们合作写一篇嘉兴县调查的文章,涉及到了整个嘉兴府的方方面面,却又和历代官修的县志不同,要他们每日亲自深入乡里和各行各业,找底层百姓了解一切。
      如今陆文昭他们已经写了第一篇《交通》,其中尤其对嘉兴县通往各地的急递铺做了详细的论证,里面包括了各个急递铺的规模,铺兵构成,还有经营状况。
      可以说这篇文章虽然通篇都是大白话,毫无文采可言,可是当时冯保读到的时候,却对整个嘉兴县的水陆交通有了极其详细的了解,而且因为白话文的缘故,所以文章极其接地气,就仿佛他是亲眼看到那些百姓在述说那一桩一件的事情。
      “你有这份心是好的,只是这等事情,皇爷会让我们去做吗?”
      李芳看着一脸正色的干儿子,他知道这个干儿子是个上进的,可是因为前朝武宗皇帝有刘瑾之祸,所以皇爷向来不让他们这些内侍掺和任何政事。
      可是说到刘瑾,这位实际上自三宝太监郑和之后的,大明朝里真正做到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当真会谋反么,简直就是可笑。
      李芳童年的时候,在宫里认的那位干爹,便曾经是刘瑾门下的小太监,侥幸逃过正德五年的大清洗,可是他这位干爹私下对于刘瑾是极为尊崇的,更是偷偷摸摸藏了一本刘瑾编写的《见行事例》,这本书李芳也从未得窥全貌,只知道这本书乃是刘瑾针对天下的弊端所写的改革条款,其中涉及吏部的有24款,户部的有30款,兵部的有18款,工部的有13款。
      这本书李芳的干爹在临死前,将它给烧掉了,但是却也告诉了李芳,刘瑾这位武宗朝的大太监,之所以会被凌迟处死,根本不是文官们说的贪污受贿、勾结藩王造反,而是这位大太监得了武宗皇帝授意,试图改革朝政,只可惜文官势大,内廷其他宦官也不支持刘瑾,最终这场变法仅仅三年便以刘瑾被凌迟处死而宣告失败,自那之后大明的财政便一路向着赤字狂奔。
      听到干爹李芳语气似有郁郁之气,冯保也不由有些侧目,但是他确实是想做些事情,于是道,“前朝刘太监之祸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如今那些文官又有几个能做事的,皇爷总会……”
      “圣心难测,我等始终是阉人。”
      李芳看着根本就不知道当年刘瑾变法之事的内情,却是叹了一口气道,“你可知道前朝刘太监自正德二年起主政,三年多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吗?”
      “孩儿不知。”
      对于刘瑾这位前朝的大太监,冯保还真的不知道这位太监在正德二年到正德五年这三年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他以往在内堂读书时,只听讲课的先生说刘瑾飞扬跋扈专横独断,索贿卖官,与民争利,逼得百姓和边军将士都活不下去,到了最后更是勾结藩王意图谋反。
      总而言之,刘瑾身上背负的罪名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冯保都记不全,而冯保至今都记得那位讲课的翰林院学士说到刘瑾时那咬牙切齿的模样,他一度也以为刘瑾实在是惑乱天下的权奸,可是此刻看着干爹的神态和话语里的语气,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
      “我年轻的时候,在皇宫里,这位刘太监虽然死了都有十年,可依旧是个禁忌,谁若是敢说这位刘太监的事情,被旁人听了去,传将出去,乃是要被执行家法活活打死的。”
      李芳让冯保从地上起来,示意他坐在一旁,却是缓缓说起了他知道的这位刘太监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我在宫中的时候,传说武宗皇帝死前,曾念着这位刘太监的名字……”
      尽管刘瑾死去多年,这世上没多少人再知道这位前朝祸乱天下的权阉曾经是武宗皇帝最为倚重之人,人们如今说起刘瑾,便是刘瑾祸国殃民,死有余辜,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位刘太监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让朝廷财政从赤字有了盈余,比起孝宗皇帝时每年都能多出两百余万两。

第三百一十二章 投名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