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卖炭翁[1/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文华沉默着,徐渭虽然把漕运里面的一些猫腻勾当都说了出来,不过最重要的部分却毫不知情。
      赵文华的异状引起了林河的注意,不过林河并没有说什么,事实上在他目前认识的这群人里,除了他那位准大舅子陆炳以外,真正被他认为是这个时代顶级政客的就是这位便宜岳父了。
      大明的漕运体系里,真正让那些官吏赚大钱的其实是倒卖库粮,以次充好用那些发霉的烂粮食换了每年征收的漕粮新米,然后正大光明地上报,完了以后操作得好,还能跟朝廷要一笔修缮粮库的银子。
      类似这样的事情,每过几年便会发生一次,但是你说漕粮储存这个事情,对于朝廷中枢里的那些高官们来说,有几个是真正了解底下仓储这一块儿的杂务庶务的。
      就是大明每三年一次的那些正途的进士官,跑去地方做官,当个县令还有被下面的胥吏们耍得团团转的,至于中枢朝堂里,大明自从英宗皇帝后那条不成文的“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内阁的阁老们大多数都是不通杂务庶务也不屑与此的。
      赵文华最后还是赌了一把,把自己了解的内情说了出来,眼下他这个右副都御史兼工部尚书和李芳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厮混在一块儿,放在京师那就是结交内臣会被都察院的御史们追着喷的,完了还会被扣上一顶奸邪的大帽子。
      不过眼下,这嘉兴府远离京师,李芳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更是被嘉靖皇帝命令留在东南,这便不由得赵文华多想,再加上林河曾经跟他提过所谓的“阉党即是帝党”的观念,也让他在不停地揣测嘉靖皇帝的心思。
      最近这十年里,嘉靖皇帝上朝的次数越发稀少,看起来不理朝政,放权给严嵩和严党,但是赵文华很清楚,嘉靖皇帝对于权力有多么着紧,但凡是任何威胁到皇权的举动,嘉靖皇帝都是宁可杀错不愿放过的。
      去年自己干掉张经,不管是倒因为果还是颠倒黑白,赵文华心里面都很清楚,真正让嘉靖皇帝动了杀心的还是他在奏折里诬陷张经养寇自重,其实张经的这个罪名若是朝廷派出御史详查,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但是有些事情,从来都不是靠什么事实真相,只要嘉靖皇帝觉得张经有威胁,那这养寇自重是不是真的都无所谓,于是张经就死了。严嵩打垮前任首辅夏言,用的是什么招数,依然是诬陷夏言勾结边将,于是夏言也死了!
      赵文华很清楚如今居于西苑修道的嘉靖皇帝其实是一个控制欲超强的帝王,不上朝不代表嘉靖皇帝对朝廷没有控制力,相反由着严嵩父子揽权,不过是嘉靖皇帝不在乎罢了。
      大明朝的财政已经烂的一塌糊涂,赵文华相信嘉靖皇帝一定知道,只不过放眼满朝诸公,除了严嵩能当这个裱糊匠,还有其他人能胜任吗,徐阶或许可以,但是徐阶那一派人马上位的话,嘉靖皇帝肯定不会过得像现在这般任性自在。
      对于赵文华来说,李芳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被嘉靖皇帝留在江南绝对不仅仅是因为江南织造局的缘故,他私底下也曾揣测过,嘉靖皇帝也许是看到了能够借这个机会收拾朝局,所以才有了眼下的布置。
      和大多数同僚不同,赵文华从来都没觉得嘉靖皇帝是个昏聩之主,相反如今御极已有三十五年的嘉靖皇帝,是个手腕高超的皇帝,从大礼仪之争开始,到最后只有一个赢家,那便是嘉靖皇帝。
      离开京师前,赵文华还没有问鼎内阁首辅的野心,但是到了嘉兴府后,他却在林府看到了一种名为改革的力量,他确信只要林河的那些计划可以顺利实行,整个大明朝都会被掀得天翻地覆,而这便是他的机会。
      在政治斗争里,你总是要选边站的!
      得罪了严世蕃,自己之所以还能在严党立足,不过是严嵩这个干爹还要用自己。
      赵文华在京师的时候,就和徐阶有了私下的接触,但是这个看着面相和善的白胖子其实阴险而不可信,他相信若是严党垮台,徐阶绝对会掉转枪头对付自己。
      原本赵文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作为文官中的一员,他总得投靠一方势力,不然的话便只能蹉跎于此,但是现在他有了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彻底投靠嘉靖皇帝。
      现在漕运里的隐秘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卖炭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