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到《琵琶语》的那一刻起,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便让在场众人流连忘返。
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了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那淡淡忧伤的曲调,加上琵琶所独有的“泣泣私语诉衷肠”之特点,所有人都被勾起了心中隐藏最深的忧愁哀思,只是这份哀思却并不伤感,反倒越是淡淡,却越叫人欲罢不能。
《琵琶语》的原曲有着诸多乐器配合,而其中最出彩的莫过于其中空灵婉转的女声,林河谈到兴致浓时,自己亦是低声吟唱起来,他上辈子学过声乐,但是限于天赋,歌唱水平只能算是个ktv麦霸的程度,但是这一世,他不但容貌极为出色,便是声音也是得天独厚。
看着一袭白衣,捧着琵琶弹奏,口中浅浅吟唱的林河,包括李芳在内,都觉得天上谪仙也不过如此。
当一曲《琵琶语》演奏完,林河终于放下了怀中的琵琶,过了良久,回过神来的徐渭方才幽怨地看了他一眼,“听了这首曲子,只怕接下来其他曲子再难入我耳了。”
“此曲当真是犹如天籁,林先生,此曲可有名字曲谱。”
尽管同样极为震撼,但李芳却仍旧是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家的主子嘉靖皇帝,自家这位主子,好道喜欢听青词,同样也喜欢音乐,只是如今宫中的曲乐没什么新鲜,自家主子已经有几年不曾在平时招教坊司的司乐韶舞去宫中奏乐跳舞了。
作为陪伴了嘉靖皇帝几十年的老人,李芳当然清楚自家主子的喜好,林河刚才弹奏的两首琵琶曲,第一首对自家主子来说虽然好听但也就是个听个新鲜,但是后面这首可以说是正合了自家主子的喜好,那种淡淡幽远的哀愁,远离红尘俗事的空灵,绝对能让自家主子欢喜得很。
“此曲名为《琵琶语》,曲谱的话,我这便写下来送于李公。”
林河轻声应道,这时候徐渭沈科等人也都是没有出声,李芳开口乃是为了远在京师的皇帝,他们身为臣子,自然应当是乐见其成,不该说些什么煞风景的话。
于是当即李芳为林河铺纸,赵文华为其磨墨,林河算是享受了一把大明版的李太白待遇,只不过他可不是李白那种喝高了酒就傲视王侯的性子,只是李芳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坚持如此,他也只能泰然受之。
能那《琵琶曲》的乐谱默写完,李芳小心地收起来后,方才主动问道,“今日林先生过来,怎么也不和杂家打声招呼?”言语间似有嗔怪之意。
“李公,我今日过来,本是寻文长兄有事的,只是文长兄难得半日休息,却是恼我搅合了他的闲暇,于是便让弹奏三首曲子赔罪,却不曾想……”
林河当然知道眼前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并没有真正的生气,那般说话其实不过是为了显示亲近罢了,于是他自也缓缓道来,另外他倒也是想趁这个机会,看看李芳是否知道那漕运的诸多事情。
这大明朝的制度极为繁杂混乱,各种衙门名目很多,林河有时候都怀疑,嘉靖皇帝压根就不清楚这大明到底有多少衙门机构,下面的各种苛捐杂税还有猫腻只怕全都一点不清楚。
随着林河道出来意,李芳也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林河居然是来找徐渭了解漕运的事情,说起来漕运乃是朝廷大事,每年漕粮运输都是大事情,京师可全都是靠每年的漕粮支撑着。
只不过对于漕运的事情,李芳这个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也不怎么清楚,反正这么多年来,都没见到漕粮出过问题,无非是各地喊着漕粮赋税太重,要求朝廷减免。
在场的几人里,沈科虽然在京师当过很多年官,后来贬官到嘉兴,不过他在嘉兴时可以说寄情于山水,府学里的事情也不怎么管,对于漕运的了解也不过只局限于府衙架阁库里的记载。
除了常年在民间行走的徐渭以外,倒是赵文华对漕运的事情了解不少,毕竟漕院衙门乃是朝廷里最大的肥差,比起工部来也不遑多让,赵文华自己就是工部尚书,当然清楚工部搞各种工程,上下环节都是可以捞油水的,但是工部的工程,却仍旧是要户部拨银子,上面还总有人指手画脚,跟你抢银子。
另外工程这东西,做得差了,一旦出了事,便是要死一大批人来抵命的,同时还有都察院的御史死死盯着,所以在工部要搞银子,当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哪里及得上完全封闭的漕运体系,不过漕运这个大坑,最上面的漕运总兵未必能捞到多
第三百一十章 琵琶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