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二章 投名状[1/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府衙一行,最后的收获倒是出乎林河的意料之外,谁能想到赵文华居然爆了个猛料出来。
      对于这位便宜岳父的心态,林河也自问有些把握,这位估摸着是把漕运一事当成了投名状,让自己彻底自绝于文官集团,成为嘉靖皇帝的孤臣。
      只不过这份投名状虽然分量不轻,但林河也猜不透远在京师的嘉靖皇帝到底有没有胆子去掀桌子,借着整顿漕运,重新收揽财权。
      说难听点,眼下大明财政稀烂,其实和漕运的关系很大,历朝历代税收都和漕运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明朝的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眼下虽然有些地方开始用折色银子代替,但这个时代来自美洲和欧洲的白银还没有大规模流入中国,想要完全改成货币征税还是差了不少条件的。
      既然是实物征收,那运输量必然数十倍于白银,尤其是粮食还有其他农产品物资,从地方解押运输到京师,千里迢迢路上的损耗就是一大笔费用,虽然大明朝把这些费用全都转嫁到了底下的老百姓头上,但实际上这也造成了百姓数倍于名义赋税的实际税赋。
      再加上漕运体系的腐败,大明朝的财政到现在还没有崩溃,只能说是大明的老百姓忍耐力真的很强。
      也许是一直以来,林河那无所不知的高人形象深入人心,哪怕是李芳这个见过了不知多少阁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硬是认定林河能有解决漕运问题的办法,而且还不是过去那些阁老和官员们修修补补没什么新意的方法。
      于是林河在回林府的时候,身上又多了一项任务,那便是给大明朝的漕运想一套新的运输制度,说实话林河的记忆殿堂里确实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制度,但是制度这玩意从来都不是万能的,在眼下这个时代,大明朝乃是彻底的人治,不能解决官吏腐败无能的问题,什么制度都是白瞎。
      不过这样的话,林河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便于只能应了下来,不过他仍旧是给李芳出了个损主意,当然这个损主意是相对于那些漕运衙门的官吏的,他让李芳索性给嘉靖皇帝上密折,直接从嘉兴府这里的漕运举例子说事情,然后把问题透露给嘉靖皇帝,然后让锦衣卫去各地明察暗访。
      林河虽然曾经是一个文科生,但却有着理科生的心,他一直觉得老人家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相当真确,让他就着自己脑海里的那些东西就给大明捣鼓出一套契合这个时代的合理漕粮运输制度来,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所以林河需要更多的资料,除了各地漕运衙门架阁库里的资料,更需要深入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比如那些漕军和民户的生活状态和真实税赋,还有各地的交通运输的情况。
      ……
      李芳的住处,冯保看着林河开的那张所需要的各地漕运的情报清单,心里面全是佩服,在他看来林河做事情和朝廷里的阁老还有高官们相比,便是从不提什么道德人心,只讲究实事求是。
      “林先生此等大才,若是早生二十年,天下盛世可期啊!”
      李芳亦是感叹道,如今房中便只冯保这个干儿子,他倒也不必再装着,对于嘉靖皇帝这位自家主子,他相伴了那么多年,如何不知道这位主子年轻时也曾想建功立业,成就一代雄主,别看这位主子嘴上不说,可是心里面却是极为自傲的。
      只可惜满朝文武,可堪大用的能有几个,见识过了林河做事情的那些讲究和手段,李芳的眼界也被养刁了,在他看来便是先前被严嵩诬陷致死的前首辅夏言,不能说没有才能,可是做事却极其粗暴,更关键的是根本不能和自家主子搞好关系。
      严嵩当真以为他诬陷夏言私通边将,自家主子不清楚吗?便是当时在气头上没想明白,但事后怎么也都知道了,还不是夏言当内阁首辅时,实在是没把自家主子当成皇帝来看。
      李芳觉得朝廷里那些但凡有那么一点点本事的官员,总是有些崖岸自高,觉得自家主子就该听他们的,仿佛只要做个木雕泥塑似的皇帝,按着他们所说的垂拱而治,这大明天下便是盛世了。
      以往李芳对于朝廷里的文官们虽然有些怨言,但也不至于到了厌恶的地步,可是这次出了京师,一路南下一路所见所闻,实在是让他对这些号称大明忠良的士绅们喜欢不起来。
    

第三百一十二章 投名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