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5章 父教育而母实业(1)(2)(3)[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
      白昼绵长,香炉里?k的香粉已燃尽了。
      午睡方醒。张謇起身洗了把脸,便坐在案前整理日程。
      这是用钢笔所书的日程表,格式上也不再遵循从右往左,由上至下的行文格式。
      半年已过,密密匝匝的计划已完成了一半——
      正月,拟平粜招工;去唐闸港北考察棉油厂基地。
      二月,拟与岘帅商议兴学之事,以师范中小学为要。
      三月,与盛宣怀各认股五千两,拟招新股,以创办广生油厂,所榨之棉籽油,当有销路。
      四月,垦荒之事应毕,可试种台州海滨柴子。
      五月,拟定《垦牧公司招佃章程》。如集资无碍,可为师范学校选址。
      浏览了一遍日程,张謇在二月这一处补记道:岘帅未有应,敬夫所奉之花红,连同好友汤蜇先、学者罗叔蕴【注1】之助,再向社会广为集资,足可立一师范学校。
      又在五月这条里补上一笔:广佛寺址,日本学校建筑之法。
      2
      办校一事,思虑已久。
      起先,张謇一直在和刘坤一商议此事,刘坤一也答应考虑此事,让张謇出门做调研,方便制定课程。可惜的是,因为藩司、粮道、盐道的阻挠,刘坤一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万千学子,有如恒河沙数,若非走科举考试这条道,他们如何能走到殿前陛下,成为国之栋梁。千百年的老规矩,怎能说改就改?”
      “状元郎,你怕是忘了,你的状元是从哪里来的。”
      “今日,清国确实不如那些洋国家,但读书这事儿,须得有几分自信,什么都效仿别人,何异于东施效颦?”
      …………
      这样的话,客气的,不客气的,张謇听得多了。这也难怪,向来都对张謇极为支持的刘坤一,会心存顾虑。
      张謇只能自己想办法。好在,沈燮均所奉的花红本来不少,再加上自己和朋友的入资,总算能办起这件事。
      资金到位,接下来便要选址了。
      “选址,可比集资难多了。”张謇感慨道。
      原来,被张謇相中的这个地方,乃是毗邻濠河,地势敞阔的一个所在——千佛寺。
      三百多年前,高僧顺庵修建了这座千佛寺,彼时还是前明万历二十六年。后来,舆图换稿,古寺老旧,多年来香火不盛,千佛寺的光景便日甚一日的惨淡,且不说前殿被火灾侵凌,就连颓圮的殿院也无人修葺。
      令人意外的是,饶是千佛寺破败如此,里面居然还住着一个和尚。
      3
      这和尚,守着仅存的后二进及旁院,和自己的大烟斗,不仅没点出家人的样子,还把
      殿中稍微值钱的窗牖、阶石、神像,变卖了换烟来抽。
      张謇素来不信神佛,但也觉得这和尚太不虔诚,太不地道。
      在恳请和尚迁出之前,张謇已和诸位合作办学的朋友,商定了办学的章程和思路,还拟好了相关的条文,如今万事俱备,欠的只是和尚的一个回应。
      “什么?让我搬出去?不行!”和尚本来打着呵欠,一副恹恹欲睡的神情,陡然间从先前还鞠躬致礼的人口中听得这句无礼之言,立马清醒过来,警惕地盯着张謇、罗振玉。
      “老师傅,您且听我解释。”
      “阿弥陀佛,贫僧法号辩才。”辩才口宣佛号,双手合十,一脸正经。
      拿腔拿调的样子,看得张謇、罗振玉忍俊不禁,但又不得不强忍下去。
      张謇解释道:“辩才师傅,久仰久仰。”
      罗振玉也道:“辩才师傅请坐,不要着急。这位是甲午状元张季直,你

第55章 父教育而母实业(1)(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