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师——”
“进来。”
江导岷轻推开书房门,见张謇正在练字。
张謇把墨汁淋漓的临帖,和张裕钊的帖子往一旁分置之后,才问:“今日可还顺利?”
江导岷便把发现彭小四混入佃农之事讲与张謇听,张謇听他说起彭小四因害怕海水涨潮,尽数招供的细节,乐得直想拍案大笑。看看那帖子,又忍下笑意,道:“你做得很好。”
“他已经签字画押,跑不了了。隔日我便扭送他到汪州牧跟前。”
“这个汪剑星啊……”张謇摇摇头,无奈而又鄙夷。
“老师,理在我们这头。谅他也不敢在明面上为难我们。”
“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总不能一辈子防着他罢?”
“那倒不必,且看他在那个位置上能坐多久。”江导岷意味深长地一笑。
张謇目露询问之意,江导岷遂解释道:“学生现下没什么办法,但我深知,现代技术革命,已是必然之趋势。汪州牧保守自固,逆历史潮流而动,怎能有光明前途?”
见张謇默默颔首,江导岷又道:“我还记得,老师以前给我们讲陶渊明的《咏荆轲》,末四句是,‘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彼时,您说,荆轲败亡乃是必然,逆历史潮流而动,终难成事。实则,荆轲之剑术,是高是低,亦无关大局。”
“诚然。”江导岷的回忆,也把张謇的回忆牵动出来,他不禁欣慰一笑,“未想到,我上课所说的话,能印到你心上去。”
江导岷对张謇郑重地行了个弟子礼,道:“听老师一席话,绝胜十年之书。那日,老师您说,‘父教育,母实业,我便在想,若有机会,您应该兴办教育,把思想传播出去。”
这话听得张謇一乐,大笑道:“我何尝不想?只是,我一人的思想还不够用,此事须从长计议。说起教育,我以为,端其基础,首在正蒙,小学是教育之母,师范又是小学之母。再说,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先办师范?”
“对,我与岘帅也是这般言说的。”顿了顿,又笑道:“先不说这个了。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开垦进度,以免夜长梦多。”
“学生有个建议。我们开这个垦牧公司,是吃螃蟹的第一人。我想,若能广为宣传,发动更多的商人来办这样的公司,遇上事情也能守望相助。”
“宣传……说得好!”张謇凝神细听,心底一动,道,“你且主持垦荒事宜,宣传的事为师自有办法!”
7
就在张謇极力垦荒之时,通海地区遭遇了数年难得一见的粮荒。
一般来说,秋粮收得足,来年便能高枕无忧,不致为吃饭发愁。可光绪二十七年的秋天,却岁歉谷贵,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饱饭。好容易挨过了冬日,手上的余粮却无法支应春日的消耗。
见此情形,张謇当机立断,刚过了春节,便施行“平粜招工”【注1】的办法。佃农一听,可以得到平价的粮食,以饱腹养家,纷纷前来应征。还没到二月间,便有千余佃农来应征。几千人的队伍,开起荒来热火朝天,到了夏日已完成得大致不
第54章 定册功成身退勇(6)(7)(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