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7)(8)[2/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他说得并非无理,研究河防的人都知道,明人潘季驯曾提出“蓄清刷浑”等方略,发明“束水冲沙法”,并将其经验写入《河防一览》中。清人靳辅又继承、发展了这套办法,并著有《治河方略》一书。若为省事,只消读《治河方略》足矣。
      吴起元解释道:“孙师有所不知。靳氏虽然跟潘氏学治水,但也有所发挥。学生心想,也应研究《河防一览》,多看看潘氏本来的意思。这就像读经书一样,始终是要回到原典中去。”
      孙云锦忙笑道:“说得好,说得好。”转而又对孙孟平说:“先生这是以身作则,教你读书要看重原典呢。”
      孙孟平忙称谢一番,颇为受教。
      旋即,孙云锦又轻轻叹道:“梅雨之季,这江宁就没好过。你那日跟我说,要防患于未然,这是对的。只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光看书是不顶事的。正好,现下淮安渔滨村有一桩积案,和这水利之事有关。你同我去查勘一番。”
      “学生领命。”
      此次前往淮安,是为奉差。从江宁渡江,沿着运河北上,途经露筋镇,再路过高邮一带。满眼的河湖田野之色,令人心旷神怡。
      孙云锦嗅着荷香,突然说:“群鸭处处,藕花盈盈,美啊!小吴,吟首诗来——”
      吴起元见湖田里鸭阑甚多,竟连湖田都快被遮满了,而那湖面的菱花、藕花杂然而生,繁花朵朵,香风阵阵,正是生气盎然。本想盛赞一番,但怕落入窠臼,沉思一瞬,方口占一绝:“湖田处处鸭阑遮,一片菱花间藕花。养得鸭肥菱藕足,一年生计抵桑麻。”
      孙云锦捻须不语,片刻后才悟出个中深意,抚掌大笑:“妙啊,妙啊!我以为你要为这农家风光作画呢。”
      “不不不,孙师,您看。素日里,咱们江苏人爱吃鸭,爱磕菱角,爱喝莲藕汤。不到农家,也不知,这鸭啊,菱角啊,莲藕啊,从何而来。现下,学生知道了。”
      孙云锦摆摆手,笑得颇有深意:“我说你这诗妙,可不是说的这个。‘一年生计抵桑麻,你是在关心百姓生计,这可比范至能之辈,高明多了。”
      范至能,说的便是南宋诗人范成大。范成大的农家诗,堪称一绝,但多为描绘自然风光的主题。
      吴起元一时赧然,道:“老师别取笑学生了。学生不过是想,这些活计比种植桑麻获利为多。故此才发此言。”
      “言之有理。种桑植麻,一年一熟,获利实在有限。既有这湖广河深的地理之便,何不如加以利用,发展副业呢?好,好得很呐!”
      听孙云锦如此说,吴起元这才坦然受之,道:“孙师昨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果然如此。若是一味埋首于书斋,眼光必然受限。嗯,农家副业,可以带来实利。”
      “正是此理。”
      刚至淮安,孙、吴二人便着手处理这桩积案。研读水利之书已久,吴起元很快做出判断。
      二人再在民间乡里走访数日,查看了水利设施,这才安心返回江宁。
      ————————————————
      【注1】太学、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统称诸生。
      【注2】曾国荃,曾国藩之弟,晚清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官至两江总督,封太子太保。

第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7)(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