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4)(5)(6)[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4
      俗语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吴起元虽然暂时返回了通州,但最后还是被抓入县衙,羁押了三个多月。虚耗了一季光阴不说,还累得一家人为此担惊受怕,太不值当。
      吴起元被释放之后,心想这是老天在惩罚他,不日后,便趁着江苏学使来通州巡查的机会,主动将冒籍之事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呈报上去。受罚是免不了的,严重者可能会被除去秀才之名,他不是不知,但这总好过,担惊受怕地受人欺辱、诬告。
      检举了自己,吴起元请褫衣顶归还原籍。
      存了应罪之心,一时间反而泰然许多。行走在初冬的街巷里,他一点都不觉得冷。
      回到家中,吴起元对父母说:“功名可以不要,但书还得读下去。”这么说,自然也是想让父母得到些许慰藉,但他心里也不无惋惜之意,只不敢表露罢了。
      在前往海门的途中,吴起元忽而想起宋真宗作的《劝学诗》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默默念着诗,眼底已濡湿一片。
      再次来到海门,心境已不同于往日。赵彭渊知道吴起元心里难过,一边耐心地教他读《通鉴》《三国志》《方望溪集》《惜抱集》,一边帮他想办法解决此事。
      毕竟,吴起元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错,仅仅是冒籍而已。要说有错,也是这冷籍的制度有错。
      抱定此念,赵彭渊努力为之调停。一两年间,海门师山书院的王汝骐先生、通州知州孙云锦,都愿意出面帮忙。
      5
      同治十二年(1873),五月天里,暑气正炽。
      午睡起来,吴起元看着满院绯红欲燃的石榴,想起苏舜钦笔下“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的意境,痴痴地想了一时,只觉心境开阔,畅意无比。
      坐在窗前练字,一写便写到了黄昏时分。
      “起元——”赵彭渊欢喜的声音,从院外传来,“看为师的给你带了什么好消息!”
      吴起元心里突突一跳,暗想:该不会是礼部的批复下来了吧?
      前阵子,赵彭渊跟他说,孙知州把详情上报给江苏学政和礼部,希望他们能因为吴起元的才华和悔过的诚意,保留他的秀才身份,把他的学籍判回通州。除了他,还有多位学界名流为之周旋。这事,真的成了?
      “你快看——”
      接过先生手中的文书,吴起元细读了两次,才确认他已可以重填履历,恢复通州原籍。
      “恩师在上,弟子铭感于心。”吴起元热泪直流,立马磕起了响头。
      “快起来!你最该感谢的,是孙知州。他是惜才之人哪!”赵彭渊轻抚吴起元的头,忙去搀他起来。
      孙知州,自是要格外感谢的,但在吴起元的心里,恩与仇是否能截然分开呢?
      赵彭渊见他神色游离,不知在想些什么,便问:“怎么啦?”
   &nbs

第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4)(5)(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