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吴起元如实作答:“我心里,一直有个过不去的坎,当初,他教育我,保举我,但是,在危急关头,他又对我弃之不顾。先生认为,这个人,我当如何处之呢?”
赵彭渊当然知道他说的是谁,略略思忖一下,不答反问:“当初,你父亲办了家塾,李家的儿子想过来附学,你父亲是怎么做的?”
“他们托了中间人来问,我爹他不计前嫌,允了。”
“这便是了。
原来,吴朝彦在咸丰三年(1853)——也正是吴起元出生当前——辞世,生前曾欠同乡
李家一笔债务。李家人担心吴彭年不偿还父债,便来强行逼债。岂知,吴彭年爽快地还了钱。只是,李家人的强硬做法实在令人心寒。
“不念旧恶,以德报怨。你父亲,深具长者之风。”赵彭渊又说。
“学生明白了。”吴起元向他鞠了一躬,感激不已。
心结既解,自觉海阔天空,再无挂碍。
6
有司秉公裁定,吴起元悲喜交加,即日归籍。
不日后,大哥吴长源、二哥吴长庆【注1】提出分家的意见。
哥哥们要分家,在吴起元而言并不意外,甫一回家,三哥吴长春便在私底下对他说:“两位哥哥希望能均分祖父的家产。”算是给他透了个信儿。
乍一听,吴起元神色黯然,似乎难以接受,喃喃道:“棠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吴长春没有接话,良久才听他问道:“这个事儿,爹是什么意思呢?”
“爹能有什么意思?手心手背都是肉。”
吴长春这么说,吴起元自然明白了。想想也是,这几年风波迭起,哪一桩不是因着“冒籍”之事?如今,家中已是负债累累,难以为继了。真不如分家之后,各自谋划。再者,兄长们在他解除危机之后,才提议分家,不可谓不仁义。
念及此,吴起元豁然而释,道:“大哥、二哥言之有理,择日,请族中长辈主持分家。至于以前的债务,既是因我而起,我自一力承担。”
吴长春忙按住吴起元的手,慨然道:“家中所欠的外债,我愿与四弟一道担负。”
“不,哥!这是我……”
“外债是因误籍而起,并不是四弟一人之事。振兴家族,还得靠四弟。”吴长春神色毅然,从吴起元的面上转至祖母、父母身上。
继而,他缓步行至长辈跟前,铿然道:“我愿与四弟同吃同住。”这自然是说,他与吴起元一起继承家业、分担债务,无须分家。
吴长春有如此表态,祖母不禁喜出望外,满是褶皱的老手一把抓住他,连声道:“好!好!好!”
吴起元再不推却,只将三哥的情意铭记于心,以待来日。
回返寝居,吴起元拿出日记本,将近来诸事录入其间。写完后,念着“棠棣之华”四字,不觉露出一丝笑意。
——————————————————————————————————————————————————【注1】后改为张誉、张?。
第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4)(5)(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