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山心里是明白的,可要是用汉语去表达,还是有所缺欠。
他干脆用英语讲:“我听过一位英语学者马丁教授讲座,他说中国的凝聚力首先来自对同一文明的认同,其次才是民族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来,无论中华大地上政权如何更迭,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不倒,中华文明始终流传不断,因为无论谁当政,都会以中华文明自居。也就是说欧洲先是民族的认同,在民族认同感下,认同同一个民族的文化,这就是文明型与民族型国家的区别吧。”
他看安绿和夏海有些似懂非懂的看着自己,再看看两位家长也在看他,像有点着急的样子,家长是不是觉得自己说得不好?要是耽误了辅导就不好了。便忙对茉莉说:“琼丝明,还是你来说吧,我怕越解释他们越不明白了。”
茉莉也有些为难了,她想这个难题忽略掉省些时间,因为比赛最多让选手知道中国是文明型国家就可以了,不会让其解释的。
可她转而一想,还是要对学生负责,既然他们有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真正的理解,他们已经是高中学生,在认知上是可以慢慢接受的。
西方国家许多政客体现出傲慢的优越感,觉得西方的政体是绝对先进正确的,总看不惯中国跟西方的政体不一致,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刻板的认为中国是另类的、专制的,是不民主不自由的,甚至是邪恶的。因此西方媒体凭借着的话语权抹黑中国,让这些国家的人民陷入了对中国一种错误认知,那么就会造成对中华民族的偏见,在世界上很容易被孤立起来,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就受到限制。
这些外国学生就是未来世界人民很好认识中国的传播者,如果他们能深刻认识中国因自己的历史和特点,因而治理国家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而不是唯一道路,政体优劣只能说是根据国情治理效果的好坏来判断。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对世界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和谐发展。
尤其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是最完美的,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向善的民族,中国是最伟大的文明国家,而今中国所走的道理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决定的,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应该得到肯定,不断前进的中国是值得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理解和尊重的,那么他们就会热爱中国,就会努力去向世界宣传中华文明,架设起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建立友好关系的桥梁,这比我们中国人自己去做宣传更有作用。
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不但只教学汉语,还要担负起传播中华文明,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所以不要一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让外国人理解中国的机会。
但是因为辅导时间太短,探索这个问题确实会挤占很多时间,茉莉就有意把问题留回去让他们消化和思考。
茉莉问道:“王亚山同学说过的马丁教授的专题演讲我也看过并下载了,我可以把这个演讲传给你们回去看。除了马丁教授的,还有我大学的一位中国教授解释这个问题也很深刻,你们先看他汉语版的,看听懂多少,然后再看我给你们翻译的文字,这样,等下次抽点时间,你们把自己看了讲座的体会谈一谈,我看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这样好不好?”
安绿有些担心:“我怕看不懂。”夏海也有这个顾虑。
第63章 胡埙绝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