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和王亚山赶到培训点,约好的时间也快到了,两位学生和家长也都按时到达。
安绿是母亲跟着来,她母亲是陪着华裔丈夫来中国工作,基本是不会汉语,因父母都是黄种人基因,安绿外表跟中国人无异,但她一开口说汉语,听着总是有点带着奇怪的口音。
夏海是姥爷陪着来,姥爷是个中国人,母亲嫁给了老外,其父是白人,所以长着一副混血儿漂亮面孔,虽然他比普通的外国学生有着较好的条件和基础,但他从小在欧洲生活,汉语以前一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一年随母亲来中国短暂探望一次姥爷姥姥,父母工作忙,母亲只教他一些简单的口语,他说话也有些四声含混的。
这两位学生聪明好学,汉语基础也较好,但如果要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就得需从比赛要求的各方面加强学习和培训,尤其最重要尽量纠正发音,如果连发音都不准,评委都听不懂,比赛肯定成绩不会好。
丁克明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厅做培训,平时这间厅既可以做接待,又可以做培训用。
室内三面墙壁上贴有中国特色的绘画,民族剪纸,民间各种艺术的剪影,正面墙有中国文化的展板,上面有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介绍,还有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培训中心教学外国学生搞得各种活动的资料和照片,厅前面两个角摆放各式各样的一应具全的乐器,主要是民族乐器居多,在厅的后两个角,一角放置着一排中国武术的练武的枪、剑、棍、棒等等,一角放着笔墨纸砚,师生们可以在教学时使用。
一进教室,满满的中国元素,国际培训中心在每层楼的接待室有意识的精心布置的,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会被深深的吸引,对中国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双方简短的互致问候,就开始了辅导学习。
两位家长就去观看四周的展品,茉莉和王亚山与两位学生对坐在一张四方桌前。
茉莉首先让两位学生抢答知识选择题,进行记分比赛,答对题记2分。然后由她解释其中的重点知识点,王亚山说他也参加进来。
她这样设计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复赛时间紧,用这样的竞争练习对中国国情知识记得又快又牢,二是这也是复赛的项目之一,也算是在模拟比赛,提高学生参赛能力。、
茉莉选编的题参考了中学生汉语历届比赛的知识点,包括了外国人认知中国政治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点有面,有浅有深,自然也要结合符合外国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汉语学习程度。
安绿和夏海水平相当,王亚山的汉语水平比这两位学生好一些,他加入实则是为了增加气氛,促使这两名学生思维更活跃,加强竞争能力,他大部分题是知道的,但故意先不说让他俩说。
因此当那两位学生答对了几十道题,两人的比赛分数旗鼓相当,他们看到王亚山只答对不到十道题,就都笑道:“你这个大学生还不如我们中学生啊!”
&nbs
第62章 中华文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