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苏东坡的砚台[2/2页]

我有一座鉴宝行 宁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异。
      柳边山依旧不说话,虽然夏琦提出这个规矩没有和自己商量,但他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
      之前两幅字画自己均输给了对方,如果还按照写在纸上然后宣读的方式,即便是对方输了,别人记住的也只是柳大师输了两场而对方输了一场。
      只有采取这种剧烈的对拼,李秋在这无法招架,众人才会冲散刚刚的记忆,只觉得对方运气好而不是柳大师看走眼了。
      李秋倒是无所谓,反正是要比的,这种比赛利好年轻人,他又怎么会拒绝。
      夏砥见两人都不答话,却以为他们都不答应,一时冷场。为了找个台阶下,他只能呵斥:“琦儿,瞎说什么,这里只是宴会场所,并不是竞技场。”
      但那柳边山却突然在这时候摆摆手:“无妨,我本不想在公共场合鉴宝。但夏族长一番话确实点醒了我,这是私宴,不受誓言约束。那何种比斗方式我都不会拒绝,不然要被年轻人看扁了。”
      这是答应的意思。
      夏砥又看向李秋,李秋只是回答:“随时奉陪。”
      这话说完,众人略微激动起来,有好戏看了。
      不久,两人在长案边面向众人,砚台摆在长案中间,李秋站在左侧,柳边山坐在右侧。
      两人又趁此时机仔细观察了一会砚台,众人的呼吸随场上两人的动作而变化。
      “我看好了。”李秋一脸微笑,看向柳边山。
      “那就开始吧。”柳边山还是那副病怏怏的样子,答道。
      鉴宝开始!
      “这是一块苏轼用过的砚。”
      鉴宝比赛规矩,由年长者或名声大者先发话,以示尊敬。所以柳边山也不客气,直接抛出结论。
      “我赞同,落款上有写,是苏轼送给朋友的一方端砚,庆贺他新官上任。而且史书有载,两人交情深厚,所以此落款不假。”
      柳边山没有反驳,这个问题并不难,但也藏了一个陷阱。如果李秋辩驳称苏轼没用过,送的是新砚,则代表他对古代砚台一点不熟悉。
      送礼前自己必然会先试砚,而且先沾墨迹代表两人情趣交融,所以李秋采用史书记载,以两人感情深厚为由,正对其题。
      规矩轮转,应当是李秋先说结论了。
      “这砚台使用时间很长。”
      李秋的话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其实暗含砚台增值的密码。被名人使用过,而且是长久使用,总是比那些从出现就被刚刚摆起的东西多一分人文价值。
      讲故事的时候比较好讲,真拍卖价格也高。
      “赞同,这砚台左侧略有磨损,想必是用笔的人临时靠笔多次造成。砚台底部凹陷仍呈碧色,这是有墨常常浸润才能做到。”
      柳边山额头出现一丝细汗,这小子这么年轻,哪里来的这番眼力,还熟知砚台的习性,刚刚对字画又颇有理解,是个劲敌啊。
      时间继续,又轮到柳边山发言:“这砚台,产自矿脉中心。”
      “不赞同,它来自深湖泥中。”
      哗,众人一片闹腾,两人终于有不同意见了。
      这戏,太好看了。

第29章 苏东坡的砚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