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两人均已同意,夏砥先是小心收好两幅字画,随后从座位后取出一个木盒,将其放在长案上。
木盒打开,取出一块似木非木的褐色石头砚台。
端砚!
李秋一眼便看出,这石头非常有古代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石特色。
正所谓“洮(tao)砚碧,端砚褐,歙(she)砚走龙蛇,澄泥胶柱合”。除了澄泥砚是由加工而来,其它三种砚台都是天然石材而成。
夏砥取出的就是褐似枯木的端砚,这种砚台看上去不起眼,甚至颜色不太讨喜。
但它却暗合古人“君子固穷”的思想,精神的超越胜过物质的华丽,而身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能秉承无外物乱形的象征,非常受古人喜欢。有些古代文人收礼,如果你送他钱财他会觉得太俗。但如果送上一个端砚,他必然会觉得你非常懂他。
作为一方砚台,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
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所以古代文人墨客,都以拥有一方端砚为喜。
但古人开采石头难,要选出纯正的可作砚石的石头更难,所以这些名砚一般只有达官显贵才有资格拥有。
就在李秋从座位远观这块砚石时,柳边山也在细细观赏。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位大师,深知鉴宝之前应当平心静气。
此时他脸上表情波澜不惊,似乎胸有成竹。
见两人在宝贝拿出来之后都一言不发,夏砥有些犯难了。这两人让谁先说是一个难题,毕竟后说者能根据前一个人所说修正自己的看法,对前一个人属实不太公平,他们也不会信服。
“两位,可有什么见解?”
夏砥还是询问出来,如果有人愿意做出头鸟,也省得自己耗费心神。
可惜事情不遂他意,李秋和柳边山两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有了——!
“两位既然都不想开金口,不如学习当年诸葛亮和周瑜比斗的方法,先将你们的见解写在纸上,然后由我来读出?”
李秋听言,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如果不要脸的自比诸葛亮,对面可别像周瑜一样气得吐血三升而亡。
“既然要比斗,哪里能这般缓和,要不就按照鉴宝比斗的流程来吧。”夏琦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
众人中有些懂这行规矩的向他们解释,所谓的鉴宝比斗规则,就是两人同台竞技时,由其中一人说结论,另一人负责解释原因,然后交换作答。
但从一开始不说真假,而是最后一起齐声说出。
中间如果有人不能答出或推论不同,则可以当场进行反驳。
有人还举起了例子,例如刚刚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如果两人比斗,其中一人先说,这是王羲之的字,另一人则答,因为落款写着。
这样的比斗规矩对观众而言观赏性极强,但对比斗者而言却耗费心神颇巨,所以一般年轻人比斗的场合才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而今天却由柳大师一边的夏琦提出,不能不让人感觉诧
第29章 苏东坡的砚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