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人情关,育才院的同学、战友,该严格时就得严格,不能因私废公。”
她看向李怡:“前几年那位被处分的江州市干部王磊,也是育才院出来的。他把集体农庄的灌溉设备以不合理的价格安排给了亲属,被指出时还认为‘不算什么大问题。这种事,在你手里绝不能发生。”
李怡点头:“去年沃垦省对一批违规干部进行了处理,其中也包括几位曾在育才院共同学习过的同窗。在处理决定正式公布之前,我逐一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大家都表示接受组织的决定,没有异议。”
“这就对了。”朱昭熙满意道,“育才院的身份,不是让你拿来行方便的,而是提醒你时刻恪守本分、严守规矩。”
会议结束后,李怡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桌上的文件堆得很高,最上面是《虞国五年工业规划调整方案》,她需要在一周内拿出修改意见。
朱昭熙离开坤泽城的那天,没有惊动太多人。她的车悄然驶向车站,李怡和几位委员特意来到站台为她送行。站台上的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
“预算调整后节省的资金,要优先保障农机研发和生产。”朱昭熙最后叮嘱,“北方春耕任务重,新研发的播种设备要确保按时投产,不能耽误农时。”
“已经安排好了,三家工厂正在改造生产线,下个月就能试生产。”李怡回答。
“还有教育方面,夜校的教材需要更新。”朱昭熙补充道,“不要只讲理论,多加入一些工厂和农庄的实际案例。工人们或许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但他们能清楚地看到‘学会操作新设备能为个人发展和收入带来怎样的提升。”
李怡点头记下。
火车鸣笛时,朱昭熙踏上踏板,回头看了一眼:“那些在院里长大的年轻人,该多让他们到一线去锻炼。别总留在上面,得知道实际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轮岗计划已经安排好了,首批人员下周就会动身,主要派往边境地区的农庄参与工作。”李怡回答道。
火车开动后,李怡站在月台上,直到列车消失在视野里才转身离开。她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去了城郊的育才院。这里的建筑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式,木牌上的“勤勉创造未来”几个字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
孩子们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分成两队,比赛搬运砖块——这是育才院延续多年的课程,既锻炼体力,也培养协作意识。院长见李怡来了,连忙迎上来:“刚收到通知,说要增加农机维修课?”
“嗯,联邦的技术培训计划下来了,得让孩子们提前接触。”李怡看着操场上的孩子,“明天把机械系的老师请来,先给院里的教职工开个培训班。”
回到办公室,李怡翻开那份《虞国五年工业规划调整方案》,仔细研究着还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不能在朱昭熙刚离开,就出现各种问题。
休息时,李怡看着窗外坤泽城的夜景。远处的居民区闪烁着万家灯火。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虞国的担子,真的落到了自己肩上。
喜欢。
第357章 虞国新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