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追究看似告一段落,但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才刚刚拉开帷幕。
大魏北伐之役惨败所引发的后续影响,远非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的失利,更是一场政治领域的重大危机。
东狄人虽暂时向北撤兵,然而其所遗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帝国,以及一群如饿狼般虎视眈眈、急切渴望分一杯羹的人——那些通过纳捐获得官身却并无实际职务的富豪士绅子弟。
他们耗费银两,谋得官位,原本寄望于北伐胜利之后,朝廷能够收复燕州、齐州,届时新设立的官职、肥美的空缺,足以供他们瓜分。
但如今,燕州未能收复,齐州亦遭受重创,朝廷不仅没有新增官位,反而因战败裁撤、贬谪了一大批官员。
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该如何应对?
于是,他们便萌生了抢夺官位的念头!
早朝的钟声尚未完全消散,都察院御史的奏本已然呈至御案。
“臣弹劾钦天监监正周云逸玩忽职守!”
御史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上月彗星袭月、荧惑守心,此皆为兵戈大凶之兆。
然而周云逸竟以‘寻常天象蒙蔽圣上视听,致使北伐大军大败……”
“周卿家,你有何辩解之词?”
阶下的周云逸缓缓摘下乌纱帽,露出斑白的鬓角。
户部给事中王焕突然出列奏道:“陛下!《春秋》记载‘陨石如雨而后宋襄公战败,《汉书》记录‘白虹贯日则王莽篡汉。
天人感应乃圣人所传之教义,此番大败钦天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言一出,满朝皆为之哗然。
“臣年老眼花……”周云逸磕头道,“竟将‘客星误认作……误认作飞萤。”
三品文官补子在晨光中泛着孔雀蓝的色泽,却愈发衬托出他面色的灰败。
“……确实未能看出凶兆,臣甘愿领罪。”
儒家倡导“天人感应”之说,国家遭遇大灾大败,老天爷不可能不有所警示。
既然天象出现异常,而钦天监未能提前解读出来,那便是监正的失职。
倘若坚称天象并无异常,那岂不是意味着——这场大败乃是皇帝的责任?
摆在周云逸面前的是死亡三选一的艰难抉择:是老天爷的过错,是陛下德行有失,还是自己眼神不好学艺不精,这压根没得选;
周云逸无路可退,只能叩首请求辞去官职。
曹祯冷冷地批复了一个“准”字。
周云逸的乌纱帽落地,成为了这场扩大化政治清洗的第一个牺牲品。
工部侍郎木子章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会成为第二个被针对的目标。
“工部虞衡清吏司以次充好供应军械,致使大军兵败!恳请陛下彻查!”
木子章乃苏州人氏,按常理而言,江南士绅集团大多不应向自己人下手。
但如今局势已然失控——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党派之争,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官位抢夺大战。
工部虞衡清吏司从上至下被彻查得干干净净,从主事到小吏,不是被罢官就是被流放。
木子章被革除官职并查办,流放至岭南。
朝廷的其他官员尚未喘过气来,便又陷入了更为疯狂的争斗之中——因为工部的空缺很快就被他人填补,而他们,依旧没有获得官位的机会。
之所以没弹劾兵部武库司,是因为已经被陛下亲自大清洗了,都是新人。
(说明:工部负责生产,兵部武库司负责验收、存储和调配,兵部是不生产武器的。)
五更鼓响刚过,西直门外的校场上便已跪满了身着绯袍的武将。
都察院的弹劾奏章如纷纷扬扬的雪花般堆满御案,每一本奏章都散发着御史们连夜书写所留下的墨香。
勋贵们原本以为,英国公被满门抄斩已然是惩处的极限,他们被罚俸一年,勉强可算是躲过了一场劫难。
然而,他们判断失误了。
“臣等参劾五军都督府佥事李崇义虚报兵额!”
兵科给事中展开一卷名册,说道:“禁军左卫大营账面记载有三千人,实际到场不足两千一百人!”
跪在最前排的成安伯认得那
第368章 政治失衡,经济崩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