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五更时分,内阁值房内,诸葛明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左相!有喜讯!”
     兵部侍郎曾仲涵几乎是撞开了内阁值房的门,手中塘报抖动得哗哗作响,“东狄人……东狄人向北撤退了!”
     诸葛明猛地站起身来,眼前一阵发黑。
     他扶住桌角,待那阵眩晕过去,才接过那份沾满泥水的塘报。
     纸上的字迹大半被雨水晕开,但“焚徐州府而去”几个字依旧触目惊心。
     “淮安情况如何?”诸葛明声音嘶哑地问道。
     曾仲涵脸上的喜色褪去一半,答道:“……都被烧毁了。多耳衮临走前将淮河以北的城池……都烧毁了。”
     诸葛明的手指微微颤抖,捏着那份刚从徐州送来的急报——东狄人烧毁了徐州府,淮河北岸尸骸遍野,但东狄人终究是向北返回了。
     “北返了……”
     他喃喃自语,干裂的嘴唇扯出一丝苦笑,不知该庆幸还是悲哀。
     “勤王军目前抵达何处?”诸葛明突然发问。
     “最远的蜀州兵刚过汉中,最近的楚州兵五日后可到达。”
     曾仲涵犹豫着说,“既然东狄已经撤退,是否让他们返回……”
     “不必,让他们前来。”
     诸葛明打断他,“现有的十万禁军根本无法守住金陵和淮河,重新从各地卫所兵中挑选青壮来重建禁军吧。”
     他走到墙边那张泛黄的疆域图前,手指划过淮河流域那些被朱砂标记的城池,“多耳衮虽已离去,但齐州到淮河一线已经彻底空了,很快便会盗贼蜂起。”
     曾仲涵欲言又止。
     各地抽调精锐后,地方会出现多少漏洞,他们心中都十分清楚。
     但如今,大魏就像一个病入膏肓之人,只能采取剜肉补疮之法,先保住金陵。
     十万禁军既要防守江北到淮河,又要拱卫金陵,这点兵力远远不够。
     而且也没有时间重新招募训练,只能从各地军队中抽调人员重新整编禁军,补充新兵。
     想到此处,诸葛明心中苦涩更甚。
     原本最适合主持整军事务的学生余廷益,如今已没有机会了。
     这般亡国级别的惨败,他这个副总指挥恐怕性命难保……
     “廷益啊……”诸葛明突然喃喃自语。
     一阵尴尬的沉默。
     曾仲涵悄悄后退两步。
     “你先回兵部赶紧汇总各方消息吧。”诸葛明摆了摆手。
     曾仲涵拱手告辞。
     内阁值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诸葛明皱了皱眉头,“不是让你……”
     “陛下……”
     诸葛明抬头,看见小皇帝曹祯站在门口,脸色苍白如纸,眼窝深陷。
     “老师不必多礼。”
     曹祯声音沙哑,“朕……是来认错的。”
     “临大事而失措,朕辜负了老师的教诲。”曹祯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挤出。
     左相望着眼前这个憔悴的少年天子,恍惚间忆起他刚登基时的模样——那双眼睛里还闪耀着光芒,对朝政充满好奇,对治国满怀热忱。
     而如今……
     “陛下不必自责。”
     诸葛明叹息道,“连老臣得知英国公全军覆没时,也险些晕厥。这等祸事,非人力所能轻易承受。”
     “不一样。”
     曹祯打断了他,转过头来。
     诸葛明这才留意到皇帝的眼神——那不再是少年人应有的清澈,而是一种冰冷的审视,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
     “老师可以慌乱,朕却不能。”
     曹祯行至案前,将那份急报拿起。
     “多尔衮北返了。”
     曹祯轻声说道,“然而老师仍在调集勤王军?”
     “正是。”
     诸葛明点头回应,“十万禁军连淮河防线都难以守住,必须即刻整编新军。即便……”他略微停顿,“即便各地兵力空虚,亦在所不惜。”
     “老师认为,若再有一次战事,我方还能...?”曹祯突然发问。
     诸葛明一时愣住。
     他见皇帝转过头来

第367章 清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