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回[1/2页]

柿子湾 旷野牧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且说叶子随侄女来到娘家。一进门,就听见嫂子还在数说海海:“和人家女儿都订了几年了,说退就退,人家女儿咋办?人家男人在城里、老婆在村里的多呢,就你不行。早干啥去了?到了这会了要退亲,不明摆着害了人家吗?”
      “你看看,累死累活地供了人家一顿,现在翅膀硬了,要退亲,还要留南方工作。这还咋指望管咱呢?”大哥根儿也抱怨道。c66c
      “嘿嘿,你看有几个能享上娃儿的福的呢?”叶子接过碗,喝了开水,接话道。
      “享福不享福的,倒也不指望。娃儿家能照顾好他自己,就不歪了。只是这退亲,没法给人家交代,耽误了人家好几年了。”叶子嫂子说。
      海海坐在一旁打拉着脸儿,不吱声。
      “这个事,生气也没有用。依我看,退亲就退亲吧,现在退总比将来离要好。”
      “前节后节的,这几年也给人家送了不少。”
      “彩礼嘛,就甭要了,就算给人家一点补偿吧。不然,那咋办?!”
      “整个一个陈世美!”根儿气得骂了儿子一句。
      “骂也没用。”
      “你就向着你侄儿。”
      “哪还能咋办?以后过日子,是娃儿家的事。他不愿意了,硬撮合也不行。”
      “理是这个理儿。”
      “将来到哪儿工作,这也由不了咱。再说啦,南方比咱这儿富足,留到南方还不是好事?”
      海海笑而不语。
      叶子对海海说:“不过,你也记住,女儿家耽误不起,过了好时候就不容易找到好家了。你也真是作孽呀。”
      “我没脸见人家。”叶子嫂子道。
      “人常说,打死的孩儿不离娘。咱这倒好,不愿意回来。念了几年大学,把心念野了。”
      “随他去吧。有啥法呢。”
      “哥,从这情况看,这念书的娃不能急着订亲,等大局定了再说也不迟。”
      “咱农村里都早,到了那个节骨眼上也不由你。”
      “嘿嘿。”
      “唉,有啥法呢?!”
      海海在一旁不吱声。
      ……
      就这样,海海通过媒人跟文姑娘退了亲。后来听说,那文姑娘嫁到黍王山根上的一个村庄。可夫妻一直不和,男人老打她,没几年就离了婚,改嫁给了西村的一个死了老婆、带个小子的男人。文姑娘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小子,可不曾想几年后那男人就病逝了,文姑娘带着两个小子,日子过得挺苦。当然,这是后话了。
      话又说回来了,娘家嫂子喊叶子来,实际上并不主要是处理海海的事。因为海海的事是明摆着的,不论退亲,还是留南方,别人做了什么决定也没用,最终的决定权都在海海手里。娘家嫂子喊叶子来的主要目的,是让叶子来给根儿和他妈说和的。
      说起根儿和他妈的矛盾,这话可就长了。
      柿子湾一带在赡养老人方面有两个不成文的规矩,一个是说老人要是有儿子的话,女儿一般不得遗产,也不担赡养父母的费用。另一个则是说老人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儿子的话,一般老大负责父亲,老二负责母亲。负责主要是管老人生病时的伺候和老人过世时的发丧。至于老人平时的生活和看病费用,则是由几个儿子平摊的。
      叶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当年根儿和多娃这弟兄俩分家“写字”的时候,就约定根儿管他爹,多娃管他妈。人常说,天下老的向着小的。分家的时候,在叶子妈干预下,老二多娃在明面上就占了一些便宜。至于叶子妈有没有暗底下再给了老二些什么,那就不清楚了。
      当时,叶子嫂就嘀咕老二多娃占了便宜。但叶子哥觉得家里本来也没多少东西,吃亏便宜的都在家里头的,要有本事从外头挣去,在窝里争这争那的没意思。老大总归是老大嘛。就这样,根儿把老婆的意见压下去了;因为家本来就不是一个讲理、讲公平的地方。
      可是,叶子妈老是偏心老二,处理其他事情也仍旧向着老二。这日子一长,也必然引起了叶子哥的不满,甚至母子俩不时口角。而叶子妈呢?自然也有她老人家的道理。说是老大管他爹,可他爹在县里工作,有退休金,看病也公家报销,实际上邪不要根儿负担多少。因此,她自然得偏着老二些。
      分家的时候说,母亲的费用由兄弟俩分摊,每人每年给母亲一百五十斤小麦、两斤棉籽油和两斤棉花。最初几年,老大和老二都按时按量给他母亲粮棉油。但随着老人家年岁的加大,用的粮棉油也少了,老人家年年都用不完,结果东西都放陈了。老大说少给一点,可叶子妈就是不同意,非要老大按量给,母子俩吵了起来。而实际上,老二已经有日子没给老人家粮棉油了,老二的光景还比老大强得多。
      而更令叶子嫂生气的是,陈家老母亲这回竟把根儿告到村里,说根儿不赡养她。这不,村里准备这天晚上调解。叶子嫂嫌丢人,就把小姑子从云岭喊来,让叶子劝劝她妈。叶子苦口婆心地劝她妈说,快过年了,甭闹得年难过。但老太太挺固执,仍不改初衷,还是要告大儿子。于是,这天吃过晚饭,根儿夫妻俩、多娃夫妻俩以及陈家老太太都去了村部,叶子也跟去了。听说村里调解根儿和他妈的事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像开会似的去了不少。村部里里外外,来了不少人。
      调解还没开始,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根儿不是蛮好的嘛,咋不管她妈呢?”
      “你可说呢。”
      “哎呀,家务事事,哪个搞得清呢。”
      “这种事,请上两个人,坐在一块说说就行了,犯得着这样兴师动众的。”
      “根儿妈有意思,还告到村部了。”
      “这人一辈子要强。”
      “嘿嘿,就看村长咋断了。”
      本来是打算在里屋谈的,可没想到来了不少人,只好把场子转到了外屋。只见两个小伙子从里屋抬出一张单桌子,又搬了几把椅子。村长、治安主任坐了过来。
      “大家静一静,下面咱开始调解。”治安主任拍了拍桌子说。
    &

第三十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