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回[2/2页]

柿子湾 旷野牧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学校也不时请来一些老贫农来学校忆苦思甜,每当老贫农讲的时候,老师会带领学生,挥舞拳头,高喊一通“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吃水不忘挖井人”、“毛主席万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口号,群情激奋,场面感人。
      后来,学校又搞“开门办学”,老师带着学生种试验田、割小麦、摘棉花,狗娃还学会了果木嫁接。果木嫁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叫粘接法另一种叫嵌接法。当然,粘接法还分“工”字形粘接法和“丁”字形粘接法。像柿子树,多数是采用嵌入式来嫁接的。
      庄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学生不论星期天,还是寒假、麦假和秋假,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小点的学生干一些像打胡结、割草、拾麦穗什么的轻活儿,大点的学生就跟大人们一道修地、拉粪、撒粪、犁地、耙地、割麦、打叉棉花、摘棉花什么的。
      狗娃一放学回来,就先忙着帮妈妈做家务,或者去拾柴禾、割草,或者捎火、暖炕,或者喂猪、打扫卫生什么的。洗碗的时候,够不着灶台,狗娃就站在小凳子上洗。做完家务活之后,狗娃才在煤油灯下做自己的功课。
      叶子想教狗娃纺棉花,但狗娃坚决不肯干,说那是女孩子的事。不过,赶上小学时,狗娃就学会拌面汤、煮小米粥了,二、三年级时就学会了和面、烙烫面饼子、擀手擀面什么的。
      且说这个时候,柿子湾一带的派性还在闹着,不过,和前些年不同的是,这时的派性已经和家族势力混合在了一起。这一带的不少村庄就是以姓氏命名的,即使那些不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也多以两三个姓氏为主。这不,云岭的派性斗争,这时就演变为刘姓和孙姓两个大家族之间的争斗,一遇点什么事,家族里的长者一发话,全族响应,家族之间相互争吵,提着刀子、木棍打群架司空见惯,不时有人被打得送到了医院,甚至落下了终生的残疾。
      且说这年种上小麦之后,村子里的党支部要改选。可出乎意料的是,干了十几年的支书老张,却没能连任,只选上个支委。
      这个老张,是临近几个村有名的拍子匠,也是云岭的一个派性头头。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被自己一派的“军师”给算计了。这个军师,姓刘,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人称刘老。在两派争斗中,刘老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刘老,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入党。可谁知老张怕刘老入党后危及自己的支书位置,于是,就总找各种借口搪塞刘老,这回告诉刘老说,是这谁不同意;下一回又说,是那谁反对。刘老先后把一个个都摆平了,可老张又说是公社不同意。但刘老也不是吃素的,日子一长,刘老终于识破了老张的诡计,原来是老张本人不愿意刘老入党。于是,在这次支部改选过程中,刘老暗地里略施小计,就让老张给意外落选了。
      可老张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官迷,他咋能服气呢?于是乎,又是跑公社,又是跑县里的,甚至最后还厚着脸皮找到了新支书的家里。
      “小王,你年轻,这支书你干不了,那伙贼可鬼着呢。”
      “那你得多支持我。”
      “不是支持不支持的事,你干不了。还是让给我干吧。”
      “这是选下的,公社都批了,咋让给你?”
      “你就开个会,把支书让给我干不就行了。”
      “上头不是说了嘛,按选举结果。”
      “选举?要不是那谁搞鬼,肯定选我。”
      “大家选出来的,我怎么好让呢。”
      “没事,公社里肯定同意。小王,你咋就看不透呢,人家是让你当炮灰的。”
      “嘿嘿。”
      “你还不信?只有我能收拾了他们,还是让给我干吧。”
      “这……”
      当晚,小王没答应老张。此后,老张又接连找了小王几次,还是被小王婉言谢绝了。
      后来,这事传了出去,老张在村里更没了人气。大女儿出嫁之后,老张家更冷清了。公社里不支持他,村里也没人跟他了,一下子被孤立了起来。老张没脸再在云岭待下去了,后来就带着老婆孩子迁到他的祖籍所在村去了。
      至于那个刘老呢?后任的支书也怕丟权,还是迟迟没给他入党。后来听说,刘老好不容易被列为发展对象了,结果被过去的仇人举报了一下,入党的事又泡了汤。闲人闲事,放下不提。
      欲知后续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a
      a

第二十一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