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回[1/2页]

柿子湾 旷野牧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话说滚滚黄河向东穿过河套时,遇到了一条纵卧大地的山脉,随即便调转龙头呼啸南下了。这条南北纵卧的大山,就是有名的吕梁山脉。在吕梁山脉的南段,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据说,叫黍王山。黍王山的东西两侧,都和绵延的土岭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山麓和土岭往北、往西,都是沿沟壑向汾河南岸逐级梯展的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带就出现了柿子树。这里的柿子树不仅多,遍布田间地头;而且也大,一揽多粗的树干、大大的树冠,枝繁叶茂的。每逢中秋时节,红彤彤的小灯笼似的柿子挂满枝头;到了初冬,寒风一吹,那绿油油的柿子叶便渐渐泛红。站在高处,远远望去,那一树树火红的柿子叶就像一朵朵天边飘落的红霞,分外美丽。也由此,有人就形象地把这一带称作“柿子湾”。
      柿子湾的南部,也就是黍王山北麓二十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叫“柳湾”的村庄。据说,柳湾这个村名儿是从“刘家湾”这个名字演变而来的。
      柳湾,三面环沟,仅西面与成片的田野相连,有黄土夯筑的城墙,有砖石砌成的村门楼儿。村门楼前面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有建于明代的大照壁,有记载早年捐银子盖庙的碑楼儿,还有一棵老槐树。
      柳湾这个村庄并不大,也就三十来户人家。不过,村子里的老房子可不少,有精美的砖刻,也有栩栩如生的木雕,还有年代久远的石狮子。据说,这些老房子多半是早年的刘氏家族留下来的。
      在村子中央,也就是各条巷子汇通的地方,有一个杨柳环绕、白鸭嬉戏的大池泊。在池泊西岸上,矗立着一座大照壁。一下大雨,几条巷子里的雨水汇集过来,从照壁底座下的拱洞里涌出来,沿石坡儿哗哗而下,调皮的孩童聚在石坡上玩水闹嬉,也算是恬静村落的一道景致。照壁坐东朝西,底座与土台相连。土台的周边是砖石砌的台阶,两棵老槐树站在土台的两侧,相互掩映着。照壁面对着广场,广场南边上有一个坐南朝北的大戏台。
      上了年纪的人说,戏台子靠近池泊,有扩音的效果。的确,早年没有扩音机,可戏台上的对白和唱腔老远都能听得清楚,让人不得不佩服早年工匠的智慧和艺人的唱功了。
      在电影、电视出现以前,闹社火、唱大戏就是庄户人热衷的文娱活动。柿子湾一带,据说,古时候属于蒲州,自古就流传着一种地方戏,叫蒲剧,也叫蒲州梆子或者南路梆子。
      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善于刻画抒情的人物性格和情绪,擅长表现慷慨激昂、悲壮凄楚的英雄史剧。
      柿子湾一带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业余剧团。剧本和唱腔,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只要嗓子好、认识字,一腔一调地跟着唱,一招一式地跟着练就是了。即便不是剧团的演员,看的戏多了,也能自得其乐地哼上几句。至于配乐伴奏的,那也一个样,只要一曲一调地跟着反复吹拉弹奏,也就学会了。
      据说,柳湾就有一个拉板胡的,人家简谱、五线谱都不识,但板胡却拉得格外的好。你能唱,人家就能拉;你怎么唱,人家就怎么拉;而且非常和弦,真是神了。
      这年春节,柳湾和往年一样,要唱几天大戏,这不,几套幕都挂好了,就连晚场用的汽灯也都预备妥了。大年初三,吃过早饭,大戏就准备开了。戏台前的广场上,圈椅、靠椅,长凳、方凳,圆墩儿、马扎儿,长的短的、高的矮的,早早的就排满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扶老携幼的,托亲带故的,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大过年嘛,个个头面一新,崭新的中式衣服。
      吆喝耍货的,叫卖糖葫芦的,在人群中走来走去的。广场边上,有卖针头线脑、头绳儿发兜儿的,也有卖裤裤袄袄、鞋鞋帽帽的;有煽醪糟的,也有熬羊杂的,还有摆卦摊的,好不热闹。
      大戏还没有开演,台上的幕紧合着,里面不时传来调试板胡、二胡的声音,偶尔也有从幕后出来张罗什么的。台下有抱拳拜年的,也有聊天的;有说笑的,也有围着卦摊算命的;人头攒动,嬉笑之声不绝于耳。
      “来来来,给我算一卦。”一个穿着中式棉衣、三十来岁的男人来到了卦摊前,一边解着胸前的扣瓣儿,要着掏什么,一边对算命先生说。
      头戴瓜皮帽的算命先生拿起胸前吊的圆镜片儿,看了看来人递过来的纸条儿,掐着指头、念念有词地算了一番之后,一边看着来人的表情,一边满条斯文地说:“嗯……依我看,你这前半辈子还不歪。”
      “啥?”
      “还不歪?
      “哎呀,哼。”
      周围人不解地瞪着眼睛七嘴八舌地反问道。
      而那个来算命的男人呢?却不动声色。
      “哦,你还甭说,是不歪。”算命先生沉着地点着头答道。
      “哎,你会不会算?”有人在一旁急不可待地对算命先生嚷道。
      “你甭急嘛,我还没说完呢。”算命先生有些不高兴地说。
      那个来算命的男人仍然不动一点声色。
      “从你这八字上看,你这前半辈子的确还不歪。只是……只是前两年遭了一场大劫。”算命先生一边说一边盯着来人的表情,希望得到回应似的。
      “嚄?”周围人皆惊讶道。
      但那来算命的男人还是不答话。
      “不过,依我看,这也不要紧,再过两年,就缓过来了。而且,老运也不歪。”
      “看不出来。”那个来算命的男人终于开口答了一句。
      “你还甭不信,嘿嘿,我十拿九稳。”
      “哦。”
   &nbs

第一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