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回[2/2页]

柿子湾 旷野牧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老王,总经理嘛。”
      “哦,对,总经理。”
      “哎呀,我俩押车才辛苦呢。”
      “我俩寻下家也不容易。”
      “大家都不容易。来来来,干。”老王说。
      “干。”
      ……
      “老王,不,王总,还有哥儿几个,往后我恐怕干不成了,老婆老催着要我回去。”酒过三巡后姓孙的说道。
      “咋?老孙,你想撤?”
      “哎呀,没法子,老婆不让干了。”
      “看你那熊样,还怕老婆?”
      “也不是怕老婆,确实老了,吃不了这辛苦了。”
      “我看你是见赚了点钱,就想分吧。”
      “我看见好就收吧,再下去恐怕也不好干了。”姓刘的也道。
      “哎,老王,你看咋弄?老孙和老刘都不想干了。”舍娃问道。
      “老吴,老刘说得对,干这一行多了,往后的确也不好干了。”
      “那咱公司咋弄?”俏姐儿问道。
      “那还能咋办?清盘吧。”
      “哪有那么好清的?”
      “不干了不就结了嘛。”
      “那是。咱又不欠债。”
      “清就清吧。”
      “哎呀,没想到这一顿饭吃得要散伙了。想想这些个日子,哥儿几个在一起都不错,还真有点舍不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是好好的一个公司,就这样停了,怪可惜的。”老王感叹道。
      “我接。”俏姐儿突然说。
      “你?”舍娃问道。
      “嗯,要不咱俩把公司接下来。”
      “老吴,人家小刘都敢接,你不敢?”
      “这有啥不敢的。行,我俩接下来。”
      “那明天咱就清算清算。”
      “你们哪个还愿意干,我雇。”舍娃笑着说。
      “美得你。”
      “哎,老王,舍娃和俏姐儿这是要开夫妻店了。”大伙儿都笑了。
      “来,咱好合好散,一起碰个杯。”老王提议说。
      “好,干。”
      “也祝你俩这夫妻店越开越火。”
      “哈哈,干。”
      第二天,大伙儿在一起算了算账,分钱的分钱,转股的转股,在一起干了几年的哥儿们便各奔东西,各忙各的去了。
      舍娃没想到这几年还赚了些钱,竟然还真的和俏姐儿一道把这个商贸公司接了过来。要当老板了,舍娃心里美滋滋的。可在公司做工商变更登记的时候,俏姐儿非要当总经理不可。舍娃听到这话倒是愣了一下,有些不乐意,但却经不起俏姐儿一番甜言蜜语的纠缠,最终他还是让了贤。
      把公司接过来之后,舍娃和俏姐儿合计了合计,便使出浑身解数开始做起生意了。自己给自己干嘛,那劲头儿可足了,又是请人家销售科长、销售副厂长吃饭,又给人家送礼的,硬是从羊毛纱厂搞到了一批便宜的羊毛衫。
      然后,两个人像开夫妻店似的,在新田市场临时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叫卖了。这俏姐儿也算有些头脑,知道中老年习惯穿毛衣,就带着舍娃重点向年轻人兜售羊毛衫,甚至推着自行车去家属区、企业门口去叫卖起来。因为货是自己进的,卖价看情况自主掌握。因此,两人见机行事,没多长时间,就以较高的价钱全都卖出去了。算是赚了一些钱,旗开得胜了。
      通过这笔生意,舍娃从中也悟出了一些道道,也积累了经验,他暗自计划着下一步进什么的货、如何去推销,心气十足地要大干一场。
      俏姐儿呢?那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人家也明白了其中的别别窍。经过思量再三之后,这俏姐儿便有了自己的主意,给人家送了些礼,趁着季节,又进了一批羊毛衫。然后,让舍娃继续在新田市场叫卖羊毛衫;俏姐儿是公司的总经理嘛,再加上女人对付男人的那个手段,舍娃也只好从命。心想,反正是一起的,干啥都一样,总得有人去出货,卖羊毛衫就卖羊毛衫吧。
      见舍娃从了她的安排,心甘情愿地去卖羊毛衫了,俏姐儿便开始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了。俏姐儿虽然并不是很漂亮,但却长得比较俊俏,又年轻,也有几分姿色;再加上在大市场混了这些个年,又随舍娃到过南方几趟,也练就了能说会道的本事;人家也有些文化,初中毕业嘛,脑子也算好使;还有一点,就是俏姐儿对男女之事儿也想得比较开。于是,俏姐儿发挥女人的优势,找借口、找机会,去陪那些个销售科长喝酒、唱歌、跳舞什么的,打得火热。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俏姐儿竟凭着她那少妇的魅力,渐渐与那些个销售科长、销售副厂长走得近乎起来,以致于竟然和那些个企业订下了长期合作关系,生意从此更有了保证;免得谈一笔生意、做一笔买卖的,不能长远。
      舍娃和俏姐儿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小日子也过得更加滋润起来。西装革履,穿金戴银的,下馆子、看录像成了家常便饭。老乡见舍娃拿着手机,成天家油头粉面的,也很是羡慕。这些就不赘述了。
      且说这年八月初狗娃返回省城正式上班了。因为家在外地,就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说是集体宿舍,实际上就是两套房子,一套住女生,一套住男生。因为省局每年分来的大学生也就个把个,不会像企业那样建有真正的集体宿舍。和狗娃一道分到省旅游局的大学生有两位,另一位是女生,人家男朋友家在本市,在另一个单位的工作。狗娃是和一个去年分来的一个男生同住在一间宿舍里。
      局里安排狗娃在企管处工作。大热的天儿,办公室还没有空调,只有一台电风扇吹吹。新分来的嘛,狗娃每天上班都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打开水、泡茶、抹桌子、拖地板什么的。天儿本来就热,再这么一番劳作,自然是汗流浃背的;但或许是受他外公故事的启发,狗娃还是干得一头的劲儿。在单位不仅勤快,随喊随到;而且对工作也很认真、踏实。狗娃一心想给领导和同事留个好印象。
      狗娃为人厚道,处世低调,总想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不过,渐渐的,狗娃发现机关和学校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同事之间沟通起来,并不难么直截了当,总是很含蓄、留有余地,甚至拐弯抹角的。虽然表面上看,处长和同事对他都不错,但始终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很难有更深一点的交往和沟通。不能说凡事都小心翼翼嘛,至少说话得先想一下再开腔。同事的话也不能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得在心里过一下。
      这时,机关里电脑还没有普及,处里的同事都喜欢找狗娃帮忙,做些抄抄写写、整理数据之类的事。而狗娃呢?一来他职务最低、年龄最小;二来他也想借此熟悉处里的工作。于是,不论处里谁找他帮忙,他都来着不拒,认真对待,白天在办公室干不完,就晚上带回宿舍继续做。心想,反正自己是单身汉,回到宿舍也没什么事。
      这天上午,他正在整理、誊抄处长的稿子时,一位同事走了过来。
      “小吴,昨天让你统计的资料出来了吗?”
      “哦,对不起,还没出来。”
      “赶快统计,我下午要用。”
      “我中午搞。”
      “你在弄什么?”
      “处长一个稿子要誊写一下。”
      “你这小孩,没统计也不给我说一声,这不耽误事嘛。”
      “我中午就统计。”
      “算了吧,处长的事情要紧。把那资料还给我,我自己统计。”
      “我吃过饭就搞,赶下午上班一点给你统计出来。”
      “处长的稿子什么时候要?”
      “下午要。”
      “那算了,我自己来统计吧。把处长的事耽误了,我可担当不起。”
      “真对不起。”
      “你这小孩,想不到还蛮势利的。”
      “我没那意思。”
      “算了,甭啰嗦了。”那位同事很不高兴地把资料要走了。
      狗娃着实没有想到,他真诚帮忙,结果却帮出个不是来,甚至还说不清楚了,心里十分憋屈,但也没有敢在别的同事面前吱声,生怕节外生枝,再惹出别的麻烦来。
      听说,处长后来得知了这个事,虽没有当面说那位同事,但在开处务会的时候挺委婉地说:大家在一起工作是个缘分,相互之间要互相关心。处长还说:大家都要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当然,也要相互协作,把处里的工作干好。机关里的人都挺聪明,听处长这话里有话的,自然也就明白了什么。据说,从那以后,狗娃的额外工作任务,的确减轻了许多。
      但狗娃并没有因此而闲下来,他常去借政策汇编看,不懂就向同事请教,而且像在大学里一样认真做笔记。这本来是件好事。可这样一来,又有同事在背后议论,说狗娃这小青年胃口蛮大的,处里的工作他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插,得提防防着点。
      人常说,隔墙有耳。这话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传到了狗娃的耳朵里。对此,狗娃心里觉得很冤,也很委屈,可又没地方去说。因为他只想尽快适应工作,把工作做好,他实在没有那个意思。渐渐的,狗娃不得不更加处处小心起来,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再打听了,但看文件、学习还是依然如故。
      踌躇满志、满怀信心的狗娃没想到才几个月时间,竟然遇到了这些个是非。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渐渐的,狗娃开始理理解一些同事,尤其是那些岁数较大而职位还不高的同事的一些做法。对那些左右逢源的同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继续学习、熟悉政策文件的同时,开始放慢工作节奏,注意人家的言谈举止,观察、思考人家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了。
      只是闲暇的时候,狗娃不时想起二狗来。这一则是怪二狗不懂事,不知道给家里写封信;二则因为迟迟没有消息,也挂念弟弟的情况。欲知后续详情,且待下回分解。
      a
      a

第三十三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