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礼拜三下午,单位里政治学习,刘家父亲找了个理由请了假,便去县中找儿子去了。到了学校的时候,正值学生下午自由活动,见儿子在操场上打篮球,刘家父亲没吱声,就站在球场边上等着。恩娃见父亲来了,打了半场球,就让别的同学替了自己,便擦着汗来到父亲跟前。父子俩就坐在操场边的几根木料上说起话来。
“才星期三,你咋来了呢?”恩娃抹着脸上的汗说。
“先擦擦汗。”刘家父亲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手帕递给儿子说。
“礼拜六我回去了一趟。”
“哦。”
“身上还有钱吗?”
“有。家里头还好吧。”
“还好。你奶奶前几天感冒了一下,才好了。”
“噢。”
“我给你说个事儿。”
“嘿嘿,啥事?还特地跑过来。”
“还不是你的婚事。”
“嘿嘿。”
“你这一直念书,村里头一般一岁的人家都订亲了,你妈、你爷爷、奶奶可急死了。”
“我这不是顾不上嘛。”恩娃笑着说。
“可婚姻大事也耽误不起呀。”
“这几年都过来了,敢就差这几个月?等考完了再说吧。”
“你能等,人家能等?”
“嘿嘿,这个时候说这个事,敢就不怕耽误我复习?”
“这有啥影响的呢?”
恩娃看了下他爹,一时没接话。
“你念你的书,又不耽误你上课。”
“意思是有合适的了?”
“你妈给你寻了一个。同意的话,凑礼拜天回去的时候见个面。”
恩娃想了想问道:“那,那你们说的这女子啥情况?”
“噢,比你小一岁。”
“哦。”
“人家学习也不差,高中毕业的时候考上了中专。”
“考上了还在村里找对象?”
“人家没去报到。”
“嘿嘿,那不和我一样嘛。”
“人家是为了照顾她妈,她妈身体不好。”
“哦。”
“年时个她妈殁了。眼下这女儿就在村里干活。”
“哦,是这样。”
“我和你妈也没见人家。不过,就冲着一点我们就挺满意的。”
“嘿嘿。”
“只是人家媒人担心你考上了要退亲。”
“哦。”
“咱可不能做让人家戳脊梁骨的事。”
“那还是等我考完了再说。”
“那要还考不上呢?”
“你们咋老说这泄气话呢。”
“不是说泄气话。这考试的事儿很难说。”
“那你们的意思就这样订?”恩娃笑了笑说。
“啊,成家立业嘛,婚姻和事业都不能耽误。”。
“两全其美可也难。”恩娃说了这么一句,便低头想着心事。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虽然嘴上说学习忙、顾不上谈朋友,但青春的涌动是必然的,谈也不是,不谈心里也痒痒。
“那先这样吧。回头你想好了,给我说一声,我好给人家回话。”刘家父亲觉得逼儿子也不好,就顺便找了个台阶,对儿子说。
“嗯。”听父亲这样讲,恩娃这才轻松地答道。
于是,父子俩又聊了聊别的事儿之后,刘家父亲便先回自己宿舍去了。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恩娃抽空来到水利局家属院,给他父亲回话。
“你想好了?”他父亲开门见山地问道。
“还是你说得对,事业和婚姻两不误。”
“你的意思是……”
“先见上个面吧。如果能行的话,就订下来。”
“你想好了?”
“算是吧。”
“这你可考虑清楚了,不要到时候埋怨我们。”
“不会的。我自己做主。”
“我的意见是:见了面,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咱给人家个痛快话儿,不耽误人家。”
“嗯。”
“还有,如果看中了,订了亲,考上了也不能随便退亲。啊,这会儿你没考上,人家和你订了婚;到时候你考上了,又要退亲,这就没良心了。咱不能害人家。”
“这个你放心,你儿子不是那种人。”
“这可是你说的。”
“嘿嘿,我说的。”
“男子汉要说话算数。”
“肯定算数。”
“哦,那咋安排呢?”
“我下个礼拜天回家一趟,让我妈妈安排吧,先见个面,谈谈看吧。”
“下个礼拜?哪有那么快呢,媒人还没给人家那头说呢。”
“哦。那让我们安排的。”
“行。我明儿个就给你妈说去。”
“嗯。”
第二天后半晌,刘家父亲给清平的村部打了个电话,让人家喊恩娃妈来接电话。半个小时后,刘家父亲又打过去电话,刘家母亲已经到了,刘家父母就在电话里说了说这事儿。从村部出来,刘家妈妈一脸的喜悦,顺便拐到代销店里买了一包煮饼、一袋蛋糕、一袋蜜枣儿和一包饼干儿等四样儿礼物带回了家。吃过晚饭,刘家妈妈便拎着那四样东西,径直往邢家媳妇家而去。
“他婶子,一点意思,你收下。”
“哎呀,嫂子,你这么客气干啥,乡里乡亲的,咱不兴这个。”
“这可是老辈留下的规矩。那个啥,他婶子,劳驾你给跑一趟,去云岭说说,让两个娃儿先见上个面。”
“恩娃咋说的?”
“他还能咋说!说处得好了,往后即便考上了也不会退。”
“真的?”
“那可不。到时候,他要是真有个啥变卦,看我怎么收拾他。再说了,我还留着手腕呢。”
“那行,我就给你跑一趟。只要杏儿还没寻下婆家,即便说破嘴皮子,我也得把这见面的事儿定下来。”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好,我这两天就去。”
“就麻烦你了,他婶子。”
“快甭这么说,都是一个门跟前的。”
“恩。那我就先回去了,我锅碗都没洗就跑到你这儿来。”
“放心吧,等我的好消息。”
“行,那我回去了。”
“嗯,你慢点,天儿黑了。”邢家媳妇把刘家妈妈送到梢门口,便各自回去了。
且说这天上午,邢家媳妇骑着车子来到了云岭。邢家媳妇一进门就问道:“狗娃回来了?”
“嗯,回来了。”杏儿外婆笑着道:“狗娃,你婶子来。”
“婶子。”狗娃闻声从屋里出来了。
“哎呀,狗娃有出息了,分到哪儿了?”
“省旅游局。”
“哎呀,真不歪,要你妈在的话,还不知道多高兴呢。嘿嘿,往后婶子要有啥事,就找你啦。”邢家媳妇开心地抹了一下眼角说。
“嗯,能帮肯定帮。”狗娃答道。
杏儿自然知道邢家婶子的来意,一边让外婆陪婶子说话,一边走出北厦,下了院子里的红薯窖。
这红薯窖,柿子湾一带的庄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就是在院子里先往下挖出一个两尺来口径、一丈来深的干井,然后从窖底向一侧平挖一个不大的窑。入冬之前,把收下来的红薯放到窖里面。窖里冬天不冷,热天不热,干湿合宜。红薯不会上冻,也不会腐烂,能吃上一个冬天;甚至到了来年二、三月,还没有吃完的红薯,从窖里拿出来,生吃起来,甘甜脆爽、水分也大,赛过水果。当然,红薯窖里冬暖夏凉,也能存放水果,夏天也能派上用场。
这不,不一会儿,杏儿从窖里爬上来了,吊上来一个大西瓜。洗了洗,切了切。大家一边吃西瓜,一边闲聊起来。
“婶子,他这回考得咋样?”杏儿直接问道。
“分数出来了,没考上。”
“那咋还不如年时个了呢?年时个不是还考上中专了嘛。”杏儿外婆插话说。
“你可说呢。越考越不胜前了。”
“越考压力越大,压力大了就越不容易考好。”狗娃在一旁说。
“就是。”
就这样,邢家媳妇把恩娃的想法和刘家父母的意思说了说。杏儿外婆对邢家媳妇说,让两个娃儿先见上个面,如果都愿意的话,咱再说订婚的事儿;还说见面的时候,让杏儿姑姑陪着去;自然,也说了一些感谢邢家媳妇的话。见面的日子就定在下个礼拜六。
说话的档口,杏儿已经做好了午饭。于是,大家一起又说又笑地吃了饭,邢家媳妇便骑着车子回去了。两天后,杏儿又去了一趟姑妈家。
礼拜六就要见面了,结果会怎么样,杏儿心里没有底儿。当然,大姑娘平生第一次相亲,心里也不免有一些紧张。知后续详情,且待下回分解。
a
a
第三十二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