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2章 洪水来势凶,朝堂引争议[1/2页]

大唐广播站 携风系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世民虽然发现私塾的事是世家在捣鬼,但也无可奈何。
      大唐有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及各州县学馆等公办的教学机构,允许和鼓励创办私立学校,也就是私塾。
      既然是私塾,自然就不归朝廷管。私塾里的先生愿意去哪一家私塾任教,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他们愿意去世家的私塾,既合法又合情理,李世民也不能把世家怎么样。
      只是公立学校的数量和私塾比起来要少很多,世家来这一手,就是要让他们家族中的学子占绝大多数,让李世民教化百姓,增加读书人的数量,从而减少世家学子的比例的谋划破灭。
      书不缺了,却缺教书先生,这个难题一下子难倒李世民。
      ————
      进入六月后,雨水越来越多,环绕长安的八水已进入汛期。
      泥泞的道路上,一名身披蓑衣的骑手匆匆地赶路,他不顾打在身上的雨水,不断的扬鞭催马快跑。
      进入长安地区,前面不远就是一座村庄,他一边赶路一边大喊:“洪水,洪水要来了!”
      他一路喊着,离村庄越来越近,但很快他就发现前面已无路可走,因为前面已是一片泽国。
      来晚了,他不由地懊悔,但懊悔于事无补,他只能继续向前,完成他报信的任务。
      他绕过村庄,一路寻路向前,到处都是水,不知道走了多久,绕了多少路,终于看到一些临时搭建的窝棚。
      这里是逃难的村民聚在一起,临时搭建的避难所。
      听到马蹄声,人们迎了出来,一个乡老现身相见,向报信的骑手了解了情况,便痛心疾首地说:“晚了,晚了!几个时辰前洪水就漫过了河岸,淹了村子。那时正是半夜,我们村里很多人都没有逃出来。你要是再来早几个时辰就好了。”
      信使也哽咽无语,水文站发现水位过了警戒线,就派他到长安来报信,他不顾大雨连夜赶来报信,但还是晚了一步,快马还是跑不过洪水。
      信使的职责就是前往长安报信,并警告途中路过的河流沿岸的村庄。虽然警告来得晚了,信使还是继续前进,将信息传到了长安城,完成了他的职责。
      朝堂上,气氛十分凝重,洪水淹了长安周边几个村子的事已经报了上来,这次洪水就有百来人死亡。
      这时候,世家却开始横加指责。
      崔家的御史第一个站出来:“陛下,为了防范洪水,朝廷在长安八水的上游建了十多个水文站,本以为洪水来时可以给长安示警,但现在看来,完全是痴心妄想,快马根本跑不过洪水,还示的什么警。
      陛下,我看这种劳民伤财的水文站还是尽早拆除算了。”
      李泰听到崔御史的冷嘲热讽,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前两个月的水文数据来看,河水流得不快,快马报信应该可以提前一天半天到达长安,再加上沿途的示警,足够百姓逃过劫难了。
      没想到的是,平时慢吞吞的河水一旦暴涨,变成了洪水,速度竟然加快这么多,多到拍马都赶不上。
      唉,失策了。
      崔御史一出头,世家一系的各个官员也纷纷站出来指责水文站是个

第112章 洪水来势凶,朝堂引争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