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还是早点撤了,省点钱救灾也好。
李泰如同站在狂风暴雨中,满是委屈。
李世民的脸越来越黑,他岂能任由这帮人欺负他最宠爱的儿子。
就在他要发作之时,太子李承乾出列道:“诸位大臣的言论我不敢苟同。”
李世民脸色一缓,道:“高明,你有何看法?”
李承乾面对世家的官员们,说道:
“诸位大臣说水文站没有用,我觉得刚好相反。这次水文站准确地预报了长安会发洪水,所以水文站完成了它的职责。
至于报信不及时,赶不上洪水的速度,这是水文站的事吗?这分明是报信机构的事。
既然报信不及时,就想办法让它及时,这才是正理。”
李泰抬头看着替他说话的哥哥,似乎这是他第一次为他站出来。不,不是第一次,小时候在弘文馆上学和皇族子弟打闹时,他也曾站出来过。只是这已经是很久的事了。
李承乾给了他一个“你安心,一切有我”的眼神,继续慷慨陈词:“水文站不但不能撤,还要加大投入。一人单骑跑不过洪水,能不能换人换马,用八百里加急来报信?”
程咬金也站了出来:“不错,军中传信的方法多了,还可以用烽火台传信,我就不信跑不过洪水。”
“可是,烽火台遇到大雨就点不着了,汛期遇到大雨是常事。”世家一系还不甘心,继续找借口阻挠。
房玄龄也站了出来:“那就这沿途设警钟,敲响警钟,声传十里,一路传下去。”
“飞鸽传书也可以。”
越来越多的官员出主意支持水文站,很快朝堂的形势就逆转了,世家一系的官员再也无话可说,只能缩了回去。
李世民见朝堂上的争辩已有结果,便令房玄龄组织研究水文站报信的事,拿出具体的章程来,务必让水文站发挥出它的作用。
退朝后,大臣们三五成群的离开。
李泰在路上看到了李承乾,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追了上去,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道:“刚才在朝堂上,多谢兄长为我解围。”
李承乾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家兄弟,不必说这等话。你也看到了,虽然你我都用心做事,但总有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非对错,就是要拖你的后腿。朝堂之争就是这样。”
李泰叹道:“这种朝堂之争我还真的应付不来,还不如回去研究我的显微镜。”
李承乾道:“你只管放心地做你的事,这种事自有我来应付,那些世家的人整天跟父亲过不去,想来父亲也很烦他们。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好看。”
李泰道:“世家的人整天阳奉阴违,实在是可恶。但是他们势大,又不能把他们都赶出朝堂,不然朝廷缺少官员,支撑不下去。”
“你明白就好,四弟,你研究出来的每样东西都是在增加我们对付他们的筹码,好比活字印刷,打破了世家对书籍的垄断,他们自然会恨你,针对你。
你不用怕,只要你继续研究出新的东西,我们就会越来越强,世家会越来越弱,那时就是我们出手对付世家的时候了。”
第112章 洪水来势凶,朝堂引争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