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荣华富贵就在眼前,弟兄们,杀!。”浩成朝麾下将士怒吼之后,遂策马向张信的人马杀了过去。
可以说浩成自始至终,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亲力亲为的作风,但两军经过短暂的交锋后,浩成发现对张信的人马也非常顽强,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么菜!
殊不知张信的人马虽然只有八万,但他麾下的人马也都是身经百战,加上张信也是一位足智多谋、忠心报国的统帅。当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在洞庭湖剿寇时他就率部配合岳家军作战(与《说岳全传》稍有出入,因为这里的世界观并不是完完全全照搬说岳)。
他亲临战阵,屡有军功,与岳飞亲密无间、关系莫逆,其人品、口碑在宋朝各路大将中仅次于宗泽、岳飞。
六万多燕军骑兵与八万宋军反复厮杀,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这可让浩成等人燕军悍将非常不爽,要知道张信手下的大军大多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火器没有,理论上燕军骑兵打任何一支步兵大队,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张信的人马居然能和燕军打了一个旗鼓相当。
不一会儿,经过多年拼杀的浩成马上就发现了问题,他发现无往不胜的燕军骑兵之所以无法将面前的宋军击溃,问题根本是张信的人马居然采用吴?所创的叠阵法以及三叠阵来对付燕军骑兵。
张信之前早就勘察、并算出燕军将会抵达汴京时的战场,所以预先在阵前安排大量拒马,然后在拒马之后安排长枪兵,长枪兵之后是神臂弓和强弓兵,强弓兵之后是弩兵,再之后又是一道拒马,然后同样安排步兵兵种。
当燕军骑兵冲来时,拒马先将燕军骑兵的速度减弱,紧接着长枪兵再打乱燕军骑兵的阵型,神臂弓和强攻再在百步距离上进行射杀。
张信想过了,燕军长途奔袭,不可能携带大量火器,尤其是重火器,而且就算燕军的骑兵数量多,战斗力强。哪怕燕军骑兵冲破了第一道三叠阵,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并且在厮杀中安排本军骑兵在燕军两翼伺机包围,不信打不垮燕军骑兵。
浩成也曾经在书上见过对此阵的讲解,但没想到张信的人马的素质纪律性居然这么高,毕竟此阵型对长枪兵、弓兵的各方面要求极高,因为要直面第一道敌人铁骑的冲锋,就非死士不能承担。
而一般的将领和士兵都学不来,长枪兵一乱,反而冲破自家阵型了。关键是张信知道燕王很喜欢从左翼进攻,所以张信在部署的时候,特意加固了左翼兵力的防御。
上次在邯郸城,由于燕军骑兵是从宋军阵型后方攻入,加之还有城上的重火器相助,所以此阵法的威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反而这次燕军只有关宁骑兵有三眼铳,但对付严阵以待的张信军队却被压制了下来。
就在两军僵持不下之际,忽然来一阵大风,猛烈的狂风卷起漫天的尘土,关键是这大风,早不刮,晚不刮,偏偏这个时候刮,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大风的风向是有利于燕军的,是东北风(即东北方吹来的风,或者说从东北方吹向西南方向的风为东北风)。
瞬间就把张信的帅旗刮断,并向宋军猛吹,让宋军的士兵都睁不开眼。张信也没有想到,虽然听说燕王的师父是王敖老祖,但却没听过燕王向王敖老祖学过仙法,这下弄得张信以及麾下将士都以为燕王会呼风唤雨之术。
这下倒好,本来是势均力敌的态势,结果燕军借着大风的帮助,纷纷士气大振,奋力厮杀,尤其是浩成麾下的几员大将,如沐闯、袁顺袁忠父子等人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将八万宋军冲了个七零八落。
张信在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下令大军往汴京撤退,希望借助汴京城强大的城防来阻挡燕军骑兵。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张信老元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