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年11月7日,六万多燕军骑兵在燕王袁浩成的率领下紧随着张信的残兵败将攻入汴京城城南的宣化门。
本来汴京城城防坚固,宋军只需收拢残兵关上城门,坚守城池即可,但由于守城宋军开城门接应张信时,被速度极快的燕军骑兵趁势攻入(城东的善利门与通津门是两道水门,只有宣化门是一座陆门,所以张信的残兵只能选择从善利门撤入),至于镇国公张信也在乱军当中被燕军将领汪正铭、朱沈勇、张殷三人斩杀。
燕军进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汴京城,而燕军进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汴京城,城内的老百姓见到燕军进城,纷纷慌张,各自逃回家里,闭门不出,深怕祸及家门,虽说浩成在发动靖难之役后一再强调军纪,保护民众,汴京的百姓也听说燕军军纪严明,但毕竟眼下正在打仗,老百姓也担心万一燕军杀红了眼,那可就是灭门之灾了。
皇城内的百官与赵伯琮等人得知燕军突然杀到京城,正欲逃走,岂料御林军禀报燕军骑兵已经杀到了皇宫门口,赵伯琮只能仰天长叹,大喊一声:“天要灭宋啊!。”
正欲拔剑自刎,却被丞相陈俊卿拦下,陈俊卿说道:“官家切不可如此,燕王此次乃是清君侧,如果燕王杀了陛下,那么他便会失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臣断定燕王定不敢伤害陛下,臣恳请陛下斩臣头颅献给燕王,以保陛下平安。”赵伯琮却说道:“陈爱卿,朕岂能做这种荒唐之事!。”
一旁的太师史浩与崇国公张九成皆恳求赵伯琮斩下其头颅,献给燕王,平息这场叛乱,赵伯琮正犹豫摇摆不定时。
忽然,只听宣德门宫门被打开,原是汴京禁军中有人意志不坚定,私自打开了城门,众人只见燕王骑着战马,手持五钩神飞枪,身后皆是燕军骑兵,只听燕军将士大喊道:“燕王有令,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
在场的宫女,太监、禁军见大势已去,纷纷跪下迎候燕王。
离赵伯琮还有二、三十米处时,浩成遂即下马,拱手行礼道:“臣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请皇上恕罪!。”
赵伯琮等人此时已是犹如惊弓之鸟,待宰羔羊般,也不敢答话。
不等赵伯琮说话,浩成便开口说道:“皇上,本王此次乃是奉天靖难,铲除皇上身边史浩等奸臣!还请皇上不要阻拦。”
随即浩成眼神示意身旁将士,只见燕军将士将史浩、陈俊卿两人拿下,正准备手起刀落时。皇后郭氏却怒道:“住手,大胆燕王!虽然你以清君侧为名,但是史浩与陈俊卿两人乃是朝廷重臣,是死是活俱理当由皇上裁决,岂能由燕王你擅自做主!。”
浩成嘴角一笑,很不屑地说:“皇后说得不错,但是皇后是不是忘了,本王有先帝御赐打皇鞭与龙泉宝剑,上可斩无道昏君,下可斩奸臣,诸事有先斩后奏权!。”顿时,郭氏被浩成说得哑口无言。不过浩成也由衷佩服郭氏,毕竟这么多人中,只有这个皇后镇定自若,敢于在此关头指责浩成。
不一会儿,史浩与陈俊卿两人死于浩成的龙泉宝剑之下,血淋林的头颅就这么掉在垂拱殿前那庄严的地砖上。
当两人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众人已经慌神了,尤其是百官们和赵伯琮。因为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百官和皇上都无法想像,士大夫居然会这么不经司法审讯,直接被杀!其实浩成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有枪就是草头王,权利之中,兵权最大,谁手里有兵谁就说了算,只要你不要无故虐待老百姓就行。
浩成慢慢朝赵伯琮走去,赵伯琮看着浩成那冷血、杀气逼人的眼神,以及浩成手中沾着史浩等人之血的宝剑,喃喃自语道:“燕王,你...你想干什么。”
浩成笑道:“皇上,本王还听闻,朝廷削藩不单单是这几个奸臣的主意,也是皇上的主意?还有,陛下认为是本王派人追杀前代宗皇上?。”
赵伯琮说道:“燕王,你到底想怎么样,你就直说,给朕来个痛快的,朕决不受你的侮辱。”
浩成哈哈大笑:“皇上,本王不想怎么样,因目前西凉国入侵我大宋,本王念及天下苍生,也不想西凉人趁火打劫,只是想让皇上还本王一个清白,当然了在还本王清白之前,本王希望皇上能下旨,停止朝廷各地军马对燕地的围攻。而且本王觉得皇上已无能力处理政事,所以本王希望皇上能让本王监国替皇上处理朝政,至于皇上及皇后嘛,就请暂住延福殿,您看如何!。”
赵伯琮知道燕王这是要软禁自己,却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大势已去。
只听浩成问道:“众百官以为如何啊!。”宋朝的士大夫,虽有风骨,但这时候大多人已然明白,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众大臣皆说道:“皇上,燕王所言有理,如今奸党已除,外有战事,而燕王文韬武略,不如就请燕王监国。”
赵伯琮见众大臣居然调转枪口,心中更是悲凉。只不过这一场面,早在浩成的意料之中,因为宋朝的士大夫自靖康之乱后,党争更加激烈,所谓那些铮铮铁骨的士大夫,大多数就是图一时的虚名,而且汉奸居多,很多人都是为了保命而效忠新主子,历史上的南宋也就是文天祥等寥寥数人称得上是真正的名臣而已。
这时,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徽猷阁直学士罗从彦两人怒道:“尔等皆是贪生怕死之辈,燕王你犯上作乱,表面上是清君侧,实际上你则是学曹操,想篡汉自立!
第一百四十八章 拿下汴京 大开杀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