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章 捐款一千一百万两[2/2页]

万古昏君我为王 苏子与谪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玄笑道:“韩卿言重了,韩卿快快请坐。”
      韩愈开了头,朝中的其它臣子也纷纷起身。
      丞相诸葛亮道:“陛下,老臣捐款十万两。”
      左相张居正道:“陛下,老臣捐款二十万两。”
      李玄笑问道:“张相为何比丞相还有钱?”
      张居正笑道:“丞相每年俸禄,都会拿出一些来作发明研究之用,比如木牛流马之类的物件。臣就不一样了,臣是个财迷,舍不得花钱。”
      李玄眼眶微红,朝两人躬身作揖。
      陆陆续续有臣子开始捐款,多的如张居正一般,二十万两。
      官职低微的,也有两三万两的银钱捐款。
      户部尚书萧何听着臣子报出来的数目,嘴都快咧到耳后跟了。
      只有工部捐款最少,沈括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出三千两这一个丢脸的数字。
      朝中大臣哄堂大笑。
      李玄笑道:“沈尚书,朝廷不需要你的捐款,搞好工部的发明研究就行了。”
      这是李玄上朝以来,朝廷氛围最融洽的一次。
      就在李玄打算做最后的总结时,突然坐在左侧最末尾的一个中年人起。
      李玄望着这个人,只觉得面庞十分熟悉,但是一时想不起来。
      于谦用手拐了一下岳飞;“鹏举,看好了,大手笔要出来了!”
      中年人走向大殿中央:“陛下,臣苏辙,任平州太守,昨日奉朝廷命令回京述职。
      苏辙,北宋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栾城集》,死后谥“文定”。
      李玄眼神微动;苏轼的弟弟?
      苏辙作揖道:“臣代兄长苏轼捐银五百万两,再捐书三十万册。”
      “多少?”李玄脑瓜子嗡嗡的。
      李玄过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一个五百万两,一个三千两,沈括的头更低了。
      哪知苏辙的话还没说完:“臣在代兄长苏轼,捐银一百万两入工部,以供沈尚书研究发明之用。”
      李玄闻言走下龙椅,走到丞相诸葛亮身前,趴在诸葛亮耳边:“恩师,苏家也是门阀吗?”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
      李玄没由来想起自己当初栽赃苏轼时,群臣看自己的目光,就好像看一个傻逼。
      李玄记得孙武当时还说,就区区万两,也用得着苏轼去贪污?
      李玄走到苏辙身前;“呃,苏卿,能告诉朕这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苏辙一头雾水:“陛下,这是我兄长苏轼的呀!”
      诸葛亮看出了李玄的窘迫,笑着道:“子由(苏辙的字),陛下是问你苏学士为何会有那么多银两?”
      苏辙正色道:“回禀陛下,有一部分是兄长与各国书局卖书的分成,还有一部分是兄长拍卖自己的字画所得,还有一部分是门阀士族请兄长讲学授课所得,还有一部分。”
      “停。”李玄打断了苏辙的话语,“好好好,朕知道了。”
      岳飞实在憋不住,笑出声来:“我以为就我不知道呢!原来陛下也不知道。”
      群臣哈哈大笑,李玄难得在朝堂上这么吃瘪。
      苏辙又继续道:“兄长来信中说了,他已经预支了书局未来五年的分成,再出五百万两用作大楚军费,白银不日便会运往京师。”
      这一句话直接让右侧的武将全体起立,纷纷朝苏辙拱手致谢。
      就连户部尚书萧何都感叹道:“苏学士一出手,便是一千一百万两白银,整整抵得上我大楚半州赋税。”
      丞相诸葛亮站起身来;“子由,你与苏学士还有书信往来?”
      朝廷全都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苏轼和孙武被韩信抓到羽州成为阶下囚,目前生死未知。
      苏辙摇头道:“只有兄长能联系我,我联系不了兄长。送信的是一只通体雪白的怪鸟,那只怪鸟把信仍给我就飞走了。”
      “兄长在信中说自己一切安好,让大家不必担忧。”
      武将纷纷表态:将来一定会救出苏学士。
      李玄再次发挥出色的演技,眼眶湿润,声音哽咽:“朕陷苏学士于不义,苏学士身处险地,依旧为国事操劳,朕惭愧啊!”
      李玄朝着苏辙施一大礼:“朕替大楚黎民百姓拜谢苏学士大恩。”
      诸葛亮继续道:“子由,可以把书信给我看一下吗?”
      苏辙看了一眼身前的李玄,李玄笑道:“子由不妨当着群臣的面读一遍书信,当然,其中涉及隐私的部分不必读。”
      诸葛亮点头道:“如此最好!”
      苏辙只能从袖中掏出书信,读了起来。
      (考虑到大家读不懂文言文,信的内容我就用白话文写了。)
      “我的弟弟子由啊,我们一别三年未见,本想三月能在京师与你相见,不曾想世事难料,为兄命途多舛,为韩信所俘,今为兄在羽州,闲来与孙夫子学几手养生功夫,动来往城东而去,有一条新羽河,河水涨潮时蔚为壮观。”
      “韩信虽为逆贼,然侍为兄以弟子礼,为兄担忧孙夫子安全,便收了韩信这一学生。”
      “如今羽州与大楚势如水火,海州又遭此大难,为兄思及此事,便将钱财做如下规划。”
      ······
      “子由啊,韩信这兔崽子也不避嫌,啥事都跟为兄说,为兄已知晓羽州诸多机密,但无法言说,还望朝廷做完全之准备,以备不测。”
      “三月早春,新羽河江水已暖,南轩桃树已发新芽,羽州春景,别具一番风味,然相见无期,内忧外患,为兄思之心痛。”
      “子由代为兄转告陛下,为兄入羽州,不讲经,不修书,不传道,只养生而。韩信所求,为兄一概不应。”
      苏辙读完信的内容后,李玄微微颔首,诸葛亮笑道:“苏学士不愧是苏学士,到哪都是座上宾。”
      诸葛亮又道:“虽然我等暂时不用担忧苏学士安危,但是也要传令各州驻军,开始加强演练,只求将来一战功成。”
      李玄正色道:“丞相所言极是,从今日开始,朝廷便要囤积粮,修战甲,利兵戈,以备战事之不测也!”

第51章 捐款一千一百万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