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章 最后一场考核[1/2页]

万古昏君我为王 苏子与谪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日后,春寒依旧。
      一万士子早已候在广场,等着第五场考试的到来,当然,这也是最后一场考核。
      群臣陆续就坐,背靠巍峨太庙,面朝莘莘学子。
      韩信依旧是一袭白衣,头戴紫金冠,丰神如玉,面上带着恬淡的笑容,坐在轮椅上,横剑在膝,和身后的李玄有一嘴没一嘴地搭着话。
      李玄改朝服为常服,依旧是明黄五爪龙袍,不过不再如朝服那般繁琐,头上戴着的冕疏(挂着几串小珍珠的那种)也换成了朝天冠(没有小珍珠的那种官帽),李玄亲自推着韩信入场,两人说说笑笑,君臣和谐。
      “韩卿身体有恙,不如在府上静养,这要是再受了凉,军中将士可要怪罪朕不会体恤臣子。”
      “陛下不必担忧,华神医妙手回春,臣再过几日便可痊愈。”
      “韩卿过几日便要离京,怎不多住些时日,好让朕略尽地主之谊。”李玄嗔怪道。
      “多谢陛下美意,奈何军中事务繁多,臣不得不回啊!”韩信无奈叹息。
      李玄豪爽道:“韩卿离京之日,朕送韩卿一份大礼。”
      韩信拱手:“臣先行谢过陛下!”
      眼见时辰已到,左侧最末席的工部尚书沈括起身来到李玄身前,见李玄颔首,沈括便转身面对士子。
      所有大臣都看着沈括的背影,万名士子也看着沈括,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今天的考试,全权由沈括一人主持。就连李玄也不知道沈括要考什么?沈括只是让李玄替他拦住范仲淹、韩愈等人,不让他们阻止自己考试。
      沈括在大殿上帮了李玄大忙,让李玄能够顺利贬谪苏轼。李玄自然要投桃报李,替他答应下来。
      李玄手心把玩着一块羊脂玉,你沈括那日诋毁苏轼,获取朕的支持与信任,你到底想要做什么?或许,今日便能揭晓。
      沈括长相普通,眼神呆板,看起来并没有聪明人的半点模样气质。虽也穿着紫色朝服,位列正二品,但在这满朝公卿中,话语权不可谓不低,只有涉及农业、水利等方面,朝廷才会想起这么一号人物。
      大多数时候,沈括都是默默站在朝臣中间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看着苏轼、房玄龄、萧何那些重臣指点江山,侃侃而谈。
      沈括有自己的梦想,有一肚子不合时宜,说出来必定会被嘲笑的学问。他在等一个机会,他终于等到了,代价是被朝臣看低,成为君子口中的小人,但他不在乎,他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
      沈括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双手作揖,朝着万名士子深深一拜。
      “沈某忝为工部尚书,幸得陛下赏识,能够主持最后一场考试。”
      沈括说着转身朝李玄鞠一躬,随即看向禁军统领曹彬,待曹彬点头后。便有万名士卒从四方,分十队进入考场。
      每名士子身旁,都站着一名士卒,每名士卒身后,都背负一竹篓,竹篓上贴着工部的封条。
      沈括一挥手,又有百名工部官吏抱琴赶往考场。每名官吏负责一百位士子,官吏站在百名士子中间的空白区域,负责为该区域内的考生演示考题。
      一部分出身贫寒的士子看见琴后便面如死灰,为了考取功名已经负债累累,哪来的钱财去学习音律这种高雅的艺术,考官不公啊!
      沈括再挥手,万名士卒取下竹篓,揭去封条,取出一张密封考卷,递交给身旁的士子。
      士子们掀开考卷,发现上面一片空白,并没有任何一道考题,一时间疑惑声此起彼伏。
      文武大臣见状更是好奇,纷纷竖起耳朵,盯着沈括,沈括摆出那么大阵仗,到底要考什么?
      李玄目光越过韩信,询问曹彬,曹彬摇头笑道:“回禀陛下,臣也不知道考题,臣只是负责抽调出万名禁军给沈尚书。”
      沈括背对大臣,右手随意拂过琴弦,一段优美的乐曲跳跃而出。沈括微微一笑,朗声道:“考卷上并无考题,本次第一道考题在琴弦上,诸君需要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试卷上。”
      沈括的声音经过百名工部官吏传到士子耳中,一部分家境优越的士子面带笑容,显然对接下来的考题胸有成竹。
      “在正式开考之前,本官需要告诉诸君,声音从何而来?”
      “人长目,能视物;人生耳,能听音。世间万物,皆有声音,风摩擦树叶的沙沙声,雨敲击瓦片的叮咚声,天空雷鸣的隆隆声,夏季蝉噪的?G?G声,乃至于本官此刻的口述声,皆由振动而来。”
      “诸君且看,本官拨动琴弦,琴弦振动而产生声音;本官说话,喉咙与胸腔振动而产生声音;诸君不妨以掌击书案,书案也因振动而发声。”
      沈括说完便看着万民士子,而百名工部官吏也把沈括所说完整地传递到所有士子耳中。
      很快,便有大胆的士子拍击书案,细细观察。
      文武群臣面面相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考题了。
      沈括抬手虚按,广场很快静了下来。
      沈括开始讲解:“琴有七弦,依次分为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七弦。”
      沈括说着又取出两个剪好的纸片人放在少宫,少商两根琴弦上。
      沈括轻轻拨弄第一根琴弦宫弦,第六根琴弦少宫弦上的纸人竟然跳动起来;沈括接着拨弄第二根琴弦商弦,有趣的是,第七根琴弦少商弦上的纸人也跳动起来了;而当沈括拨弄角、徵、羽三根琴弦时,琴弦虽然发出了声音,但是纸片人并没有随之跳动。
      沈括抬头看向士子们:“请诸君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考卷上,并尝试分析其原理。”
      广场上的万名士子开始盯着所属区域工部官吏的一举一动,而百名工部官吏丝毫不敢懈怠,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刚才的实验。
      禁军统领曹彬笑道:“沈尚书今儿可是给曹某开眼了,不知这是何原理?”
      沈括抬着琴就走到一众臣子面前,不过并没有着急解惑,反而反问曹彬:“曹统领,你能不接触琴,而使琴发出声音吗?”
      曹彬笑道:“这有何难!”
      只见曹彬手指在半空轻轻扣动,每扣动一次,便有一根琴弦发出声音。
      文臣们瞪大了眼睛,诸葛亮抚须叹道:“曹统领功参造化,已入天人之境。”
      韩信低头看向自己膝上的铁剑,双眼晦暗不明,不知道在想什么。
      或许,他早已达到

第18章 最后一场考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