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2章 三三二 发现合适躲避战火的地方[2/2页]

铁肩柔情 古代机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解过,这条贯穿峡谷的大河长年不干,也就是说,这地方长年不会干旱。
      按说,这样的地方,正是人居的好地方,那为什么竟没有人选居在这个地方呢?
      只因这个叫牛角湾的峡谷,出入极不方便。
      出入牛角湾一共有两条路,一条是旱路,一条是水路。
      出入峡谷的旱路,是一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山路。这条山路只够两人并行,而且路的一边是悬崖峭壁。山路要翻过一座几百米高的山包,才能进入峡谷。
      出入峡谷的水路,是那条贯穿峡谷的大河出口,大河的出口处,两边是险要的峭壁,只能靠船出入。
      由于山道陡峭难走,水路又是逆行,而且,这一带属山区,这里生活的人也不善于划船,所以,就是当地的人们知道这块肥沃的土地,也不情愿到此来定居。
      何晓军早前已经来过陈村的农场多次,而且这个农场的选址,也是他确定的。不过,以前由于他餐馆的生意兴旺,让他每天都忙得像个陀螺,所以,他每次到来,只是匆匆一行,解决了问题就走,对这里的周边环境并没有多留意。
      这次,不知是否这段时间全心帮谢县长备战,满脑子都是备战的问题,何晓军走到了那条唯一入谷的山道顶部时,居高临下察看了一番这个地方的地形之后,不禁心中一动:这里不是一个躲避战火的好地方?
      借着夏夜那明亮和月光,仔细打量了一通周围的环境后,何晓军向身边的大牛了解起这一带的地形来。
      何晓军还真问对了人,在以前平日不务正业、喜欢到周围山中去捕猎大牛,对这一带的地方极为熟悉,他告诉何晓军,过了这个峡谷之后的地势,是一系列连绵的山包,这样的地形一直连绵有几十公里,直到邻县。而贯穿峡谷的那条大河,则流经陈村村口后,就直通二、三十里外的大海。
      听了大牛的描述之后,何晓军更认定了这个地方,就是一个躲避战火的好地方。
      之所以认定眼前的峡谷是避战的好地方,算半个军事家的何晓军看中了它的三点优势。
      其一是这个地方隐蔽,藏匿在群山之中,不易被发现,而且,只要在峡谷四周选一个高处放哨,就能察看到周围几公里内的情况,发现敌情,能有足够的时间转移。
      其二是这里容易撤退,一旦发现敌情,既能从山里撤向后面那群山的深处,也能借水路逃向大河流经的沿途或大海。
      其三是这个地方能够自给自足,只要花点气力种植一些作物,相信这块肥沃的地方,起码足能够养活一两万、甚至养活更多的人也不成问题。
      难进能退,隐蔽察敌,又能养活人,这还不是避战的好地方?
      此时的何晓军,在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如果自己在战火蔓延到了海山时,还不能出去金山,就到这里来避战。
      本来,何晓军早早已经为如果不能及时去金山的情况,做了两手后续的打算:一是先到战火还未波及的香港、东南亚这些地方去,再在这些地方没有遭受战火之前,伺机出去欧美等没有战火波及的地方。二是在本地找一个地方躲避战火。
      现在。见到了眼前这个合适避战火的地方之后,何晓军毫不犹豫地决定采取第二个打算,因为这个方案比出走的打算要更稳妥一些。
      熟知历史的何晓军知道,无论香港还是东南亚,都在海山这边沦陷不久,就相继沦陷,而且,欧美等没有战火波及的地方,不但路途遥远,也不是那么容易出去,所以,不如在本地找一个地方,边避战火边等金山那边的移民批准更是稳妥。

第332章 三三二 发现合适躲避战火的地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