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我叫何心隐,你们以后可以叫我何老师,接下来这三年,我是你们的班主任。”
虽然有些别扭,但是何心隐还是按着林河的教案开始了自我介绍,然后把林河编写的入学须知先口头说了一遍,不过即便如此,底下坐着的学生们还是绝大多数没法听明白他在讲什么。
何心隐是江西人,自然是一口江西口音的官话,这还是他在林府这边日夜练习拼音后的结果,不过即便他官话说得再标准,其实也没什么作用。
陈铁蛋他们这个班,一共四十五个人,江南这地方,方言众多,嘉兴府这边也是一样,别说什么百里不同音,有些地方村子和村子之间,用词发音都各不相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林河只想到把来自同一个村子的孩子打散,然后和其他地方的孩子混编在一个班级里,却终究还是忘了这些孩子们并没有学过拼音,更遑论什么基础了。
不过好在那些坐得端正的孩子们虽然听不大明白何心隐在说什么,但仍旧听得很认真,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什么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话,但是同样的道理,底层的老百姓却是很清楚的,谁都知道家里出个读书人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哪怕那些把孩子送来林河这所学校的老百姓知道,自家孩子来这里读书,最后也是要为林河做工,可是这总比留在家里跟着他们种一辈子田,在地里刨食要强得多。
所以眼下坐在教室里的这些孩子哪怕是再不懂事的,来学校之前也被自家老子爹娘用棍棒拳头教育过,知道自己能来这里读书是多么不容易的机会,若是因为调皮捣蛋或者不好好学习被赶回去的话,恐怕真会被自家爹娘吊在树上抽死的。
何心隐虽然有些书生气,可到底是在老家永丰搞过社会实验的,一会儿就看出自己那些学生脸上的茫然之色,于是他很快就明白过来,底下这些学生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而这也让他更加佩服写出《嘉靖正音》的林河来,只有学习拼音,才能彻底解决这言语不通的问题。
这时候,不单是何心隐这里出了问题,那些泰州学派的老师们也多少都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没过多久,正在天台上和一群大佬们谈笑风生的林河便知道了这件事情。
“怪我,怪我,我居然没想到这一点,真是该死!”
这开学第一天,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林河不由自责起来,不过边上几位大佬们倒是不以为意。
“林先生,这也非你之过,江南这边百里不同音,杂家这一路南下,就是那些来拜见的官员也没几个说话利索能叫杂家听明白的。”
李芳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在一旁宽慰道,作为从小就跟着嘉靖皇帝去了京师,这辈子就没怎么离开过京师的李芳,这趟南下当真是开了眼,这江南这边的官员,虽然不少都赶着来拜见甚至送礼,他呢也是见了好些位,可惜旁边若是没有锦衣卫的通译,他还真听不明白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员们在说些什么。
“李公虽然说得是,可这事我应该提前想到的。”
林河一边回应着,一边却是连忙让身边跟着的陈昂去府里调动家丁和工人里学得比较好的来学校这边当助教,至少要先帮这些学生过了拼音这一关,好在那些家丁和工人都已经学完了最基础的部分。
陈昂匆匆领命而去,他倒是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这个武夫居然也要给一群孩子当先生了,哪怕他是林府家丁的总教头,可眼下极度缺少人手的林河还是把这位便宜师兄给拉了壮丁,除了担任助教以外,林府的家丁还兼任体育老师,当然林河没功夫去捣鼓足球篮球什么的,所以便按着军训来好了,这样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惊仙,你这是要以军法治学啊!”
一旁一直观察着林河的赵文华忽地开口问道,而边上的胡宗宪沈科也都是看向了林河,脸上亦是露出了一副很感兴趣之色。
“不错,赵大人,在我看来,以军法治学,未尝不可,本朝的读书人,确实是过于散漫自由,不知规矩了。”
林河很光棍地承认了,当然用军法治学的最核心原因,他是打死也不会说出去的,他这所学校日后规模会扩建,这些来读书的孩子都会跟他签学徒工合同,在他这边起码要读三到六年的书,这
第三百八十二章 听不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