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户岛上的天守阁中,毛海峰安静地坐在义父汪直的对面,脸上神情郑重。
三天前,毛海峰就已经回到了平户,不过那时候汪直并不在岛上,而是去了丰前,和大友家如今的当主大友义镇见面了。
大友家是九州的豪强,尤其是经过大友义镇的父祖义鉴、义长几代的经营,成为了兼任筑后、丰后两国守护的实力大名,一度与岛津、少贰并称“九州三雄”,然而少贰氏作为守护九州的桥头堡,在大内家的九州侵攻下已走向衰弱,大内由此将势力扩张到了筑前与丰前,于是势力已经逐渐衰落的幕府便只好用大友家来牵制大内家对九州的扩张。
如今的大友家当主大友义镇,虚岁才四岁的时候被幕府任命为筑前守护,而这个过于荒谬任命在战国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也正因过分的荒谬而让人看到了它明显的针对性。后来事实证明这一任命达到了其预期效果,大友家随后便出兵筑前,与大内在势场原发生了激战,结果是大友先败后胜,阻止了大内氏在九州扩张的步伐。
大友义镇在元服正式称作义镇的前后,其母去逝了,随后其父义鉴又娶了一个后妻,并给他生了个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盐市丸,随后义鉴便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
嘉靖二十九年,日本天文十九年二月,大友义鉴乘义镇到别府的温泉疗养之机,于府内西山城召见重臣斋藤播磨守、小佐井大和守、津久见美作守、田口藏人佐四人,征询对于废义镇改立盐市丸一事的意见,斋藤四人表示拒不服从,最后不欢而散。津久见与田口自知不久之后就会遭到主家的讨伐,因而作做了迅速反应:逆袭义鉴的居城,斩杀了义鉴的后妻与末子盐市丸,义鉴本人在桐之间被砍成重伤,时称“二阶崩之变”,而后府内城陷入混乱之中。义镇随即从别府起兵,以佐伯惟教为前驱杀入府内,在居城接受了义鉴的遗言,成为大友家第二十一代家督。不久之后义镇经过激战,诛杀了事变的首逆津久见美作守与田口藏人佐。
在这次大友家的政变中,大友义镇雷厉风行地镇压了一切,不过由于家内一大批重臣在二阶崩之变中的故去和各国豪族的离心,义镇刚刚执掌初期的大友家比之其父义鉴最盛时显得中落了不少。其中影响最大的变故,是来自义镇的叔父、肥后的菊池义武,可以称得上是“二阶崩之变”的余波。
菊池义武一直与大内家结盟以谋求独立,但却被兄长义鉴打败,处于南肥后的相良氏庇护之下,在二阶崩之变中,菊池义武乘机联络肥后的豪族鹿子木氏与田岛氏夺回了原来的菊池领地,并一度与入田亲诚勾结,率军进出丰后,试图相机入主大友本家,然而由于义镇闪电般的平定了入田亲诚,义武只能悻悻然地退回居城肥后隈本城。
而这“二阶崩之变”中,汪直选择站在了大友义镇这一边,汪直在嘉靖二十二年,带着船队抵达种子岛,也是他将火绳枪带入了日本,随后随着汪直的海上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他便和不少日本大名都有了来往。
大友家和大内家长时间的对峙和作战,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都极大,而汪直作为横行海上的大海贼,和其他来自大明的海盗都有些不同,因为汪直从来都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商人,所以比起那些靠劫掠为主的海盗,汪直手上的货源要稳定得多,价格波动也不大。
这时候大明的各种货物,从布匹纸张到各种杂货,在日本各地都是硬通货,像汪直这样的商人兼海盗,无疑得到了日本各地大名的尊重,毕竟汪直手下杂七杂八的船队加起来,手下的人马达到了十万之众,虽说真地能拉出来打硬仗的也不过两三万人,而且还分布在各处,可是谁也不愿意得罪汪直这样的明国商人。
所以即便大友家和大内家一边在打仗,汪直在两边来回地买卖货物,双方却都不敢得罪汪直,大友义镇的父亲大友义鉴还活着的时候,大友家便和汪直关系不算差,当然对于大友义鉴来说,汪直做两家买卖的行为自然不会让他心里好过。
于是那时候,大友家出面和汪直打交道的就是大友义镇这位继承人,在这个时代,大明毫无疑问是整个东亚的霸主,同时也是东亚各国的宗主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日本也是大明的属国。
虽然说这个时候,日本已经不像唐宋时期那样跪舔中华爸
第三百七十五章 异变的大友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