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县外,新军大营里,一片秩序井然的样子。
给新兵们住的营房里,陈大成一脸新鲜地瞧着行军床上叠放得整整齐齐的铺盖和军服。
这位曾经义乌大族陈氏的族长,如今是戚家军里的一名旗总,手下管着三队人,再加上自己身边三个亲兵,总共是四十人的规模。
对于旗总这个职务,陈大成本来也是不太满意的,照他自己的意思,陈家出了那么多儿郎,总该让他当个把总,再差也得是个百户吧!
不过一路行军到了嘉兴县后,见了戚继光这位如今威震东南的大帅后,陈大成他们一干义乌的豪强也都被戚继光用拳头直接打服了。
眼下陈大成手下那一旗人马里,义乌兵只有二十人,他自家陈家的儿郎便只有三人,为了以示公正,陈大成便只留了自家一位侄子做亲兵,其他两名亲兵用了其他地方的人。
大明军制,过去都是按着户籍征兵,即五户为一比,每比出五丁,实际上便是每户出一丁,正好组成一伍,不管在哪里,这五个人都是在一块儿的。所以大明军中,都是以乡党宗族为主,这样的军队要说战斗力,遇到政治清明的时候,将领贤明,也是能打仗的,可是眼下大明这种情况,这种以宗族地域为纽带的军队,打打顺风仗还凑合,一旦战事不济,那便是各自抱团逃跑了。
所以戚继光在接触了林河那一套建设有文化的军队的理念后,便也打定了主意,绝不再让宗族乡党成为军中的主流,实际上在戚继光之前,俞大猷便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情,不过俞大猷做的也只是以个人魅力去教导兵卒,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
眼下,戚家军的大营里,近六千人的兵卒里虽然义乌人占比最高,但还是顺利地和其他地方的兵员混编在了一块儿,毕竟义乌兵固然骁勇,但还都是以农村兵为主,没有那么多的花花绕绕的肠子,再加上陈大成这样的乡党领袖都被戚继光折服,这编组也进行得很顺利。
戚继光当初留下的那些军官兵卒,都是他极为看好的手下,这几个月的时间,识字读书,学习兵法,也算是学有所成,对于这年头绝大多数人来说,能识字读书的都是极厉害的人物。
哪怕是陈大成这种义乌地方上的乡党领袖,也就读过几年私塾,四书五经一经不通,遇到戚继光手下那群和他们比起来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上官,也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陈旗总,这军服暂时只有一套,等过一阵子才有新的军服下拨,得暂时委屈你们了。”
陪着陈大成的是戚继光手下的一名家丁,不过这名家丁如今已是一名把总,林河编写的常用两千五百个简化汉字全部学了个完整,拼音亦是学得十分不错。
也亏得陈大成早年念私塾时,教书的那位先生在南京国子监待过几年,家道中落后又没法子跑官,便只能回义乌教书,所以陈大成也勉强能听懂官话。
眼下陈大成他们每人发的都是大明军中最常见的红色鸳鸯战袄,看着颜色还算鲜艳,不是拿的旧货色搪塞,当然对于军服这方面,戚继光其实也是很有些改革的意思,谁让林河画了些后世军服的款式,武装带加马裤,类似德棍的军服样式看着还是很精神的。
戚继光是个对火器有研究的人,他也认同林河日后火器会主宰战场的推论,所以对于手上这支新军,戚继光就是打算以全火器营的方式来组建,反正今后这支新军从头到尾都得是全新的有别于旧式官军。
现在的戚继光可不是原本历史轨迹里蹉跎了好几年,在官场上历练出来的老油子,眼下的他刚刚三十出头,仕途称得上顺利,又有了乍浦大捷这样的功劳打底,再加上林河经营的这个团体确实比较给力,让戚继光也难免热血中二了起来,最近天天对着林河画的后装膛线枪琢磨,哪怕林河已经明确告诉他在没办法解决优质钢铁的产量前,后装膛线枪便只是图纸上的玩意,可仍旧架不住戚继光打算造几杆后装膛线枪出来过把瘾。
“不委屈,不委屈。”
对着那位戚大帅手下的家丁出身的把总,陈大成连忙道,这次投军的义乌儿郎里,大半都是家里赤贫,平时穿的裤子都破着个洞,眼下这军服是全新的,足以叫那些小子们开心不已
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戚家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