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更何况他们刚到嘉兴县,正遇上每个月的军饷发放日,虽然他们连一天正儿八经的兵还没当,可是一两银子的军饷却是全都发了下来。
这也让陈大成深感自己没有做错选择,带着乡里的儿郎们来投军是个正确的选择。
“陈旗总,这新兵入营,有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到时候会比较辛苦,你要提前和手下的兄弟们打好招呼,还有像你们这些军官,到时候会更加辛苦,除了平常的训练,还要参加学习班。”
戚猛朝陈大成仔细地说着,自家大帅吩咐过,对于陈大成他们这些乡党领袖,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也要事先和他们沟通好,这新兵的三个月训练乃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绝不能出差错。
“把总客气了,咱们义乌儿郎最不怕吃苦了,朝廷,不,皇上给咱们吃饱穿暖,又给银子,便是累死在训练场上,也绝不会有一个逃兵。”
陈大成拍着胸脯说道,戚家军这边和其他官军不一样,反正都是言必称皇上,不提朝廷的,便连发饷银的时候,军需官也会给每个士兵叨一句说是皇上给他们发的饷银,所以一定要效忠皇上。
陈大成是乡党的领袖,不算是完全没文化的粗人,可是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平时娱乐吗也就是听些话本故事,像是水浒传这种是他们的最爱,平时么陈大成便看不惯地方官府的贪婪腐败,对于朝廷么没什么感觉,也就是对皇帝有着这个时代绝大部分老百姓的那种敬畏。
戚家军里,弥漫着一股“皇帝圣明,只是被贪官污吏们欺上瞒下”之类的思想,这自然是出自林河的手笔,用意当然是为戚继光这支武装力量找一个最大的靠山,其实对于远在京师的嘉靖皇帝来说,当真是没什么安全感的,套虏隔三差五地往京师方向劫掠,九边的官军又不能打,而按着大明朝那糟糕的军制,能打的边军又没法得到他的信任。
所以一支从一开始就刻上绝对效忠嘉靖皇帝的新军,只要能打,日后必然是能够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的,毕竟戚继光的新军里,林河在征得了戚继光的同意后,直接让锦衣卫驻扎其中,担任了类似政委一样的职能,而李芳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下那位喜欢武事的陈矩也是经常跑戚继光新军里面观察,自然也会把自己的见闻告诉李芳。
实际上不要看戚继光这支新军才刚刚成军不久,但是在京师的嘉靖皇帝那里已经挂上了号,对于林河所说的军队应当绝对效忠于皇帝,嘉靖皇帝哪怕再不关心国事,可是作为君主,而且还是权力欲极强的君主,自然是天生极为喜欢这种论调的。
在儒家的传统价值观里,林河这种行为便是十足的法家小人,是媚上的佞臣,只不过林河做的事情,算得上是极隐秘的,毕竟如果没有李芳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有锦衣卫不停地把他的一言一行向嘉靖皇帝禀报,哪怕他做的再多,也不过是给瞎子抛媚眼罢了。
……
吩咐完了陈大成,戚猛便带着陈大成去了军中的礼堂开会,因为受限于人力,眼下戚继光也只能先组织起旗总级别的军官们开始学习。
跟在戚猛身后,陈大成还是颇为好奇的,他知道这位戚大帅手下的这些老人个个都是读过书,虽然他们用的汉字和自己小时候在私塾学得不太一样,看上去要简单的多,但是却比较好记。
不多时,陈大成便跟着戚猛到了军营的大礼堂,这处礼堂实际上还是刚建成不久,差不多能容纳三四百人的样子,只有最简单的桌椅,那礼堂正面的高台墙面上,挂着副太祖皇帝的画像,边上还各写了两句话合起来便是,“日月不易,永照大明”,至于其他几面墙壁上也各写着不同的话语,像什么“忠于皇上,保卫大明”之类等等。
陈大成他们到了的时候,礼堂里已经到了不少人,各自都已经坐好了位置,陈大成很快也找到了自己位子,就挨着戚猛这位把总。
“不必多想,这次开会,主要还是给你们这些旗总级别的讲一堂思想课。”
看着陈大成四处张望,戚猛朝这个手下应该算是最有前途的旗总解释道,他是戚继光身边的家丁出身,知道的内幕消息不少,比如他们这支新军,本来按这时候的规矩便叫做戚家军,但是听说那位林先生关系通天,向皇上给他们要了个军号,估摸着这次大概是京师那边来了消息,所以自家大帅才正儿八经地开了这堂思想课。
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戚家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