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的时候和茶艺师学的,虽然后世的所谓茶道实在是糅合了日本茶道再加上托古创新的东西,但是毕竟逼格摆在那里,比起眼下大明朝正处于草创阶段,顶多讲究个环境用水等等的文士茶,林河目前的茶艺便要显得完整许多。
所以即便是徐渭这位文士茶的创始者之一,在领略过林河的茶艺后也是颇为享受,他平时最喜欢便是闲暇时前往林府,在林河的书房里喝上林河亲手冲泡的茶汤,当然有时候他也会自己亲自上阵,看看自己学的手法如何。
颜钧瞧着坐下来泡茶的林河,果然是丰神俊秀,姿态宛若神仙中人,也不由感叹这一位小老弟果然不是常人,颜钧自己这些年奔走江湖,不是没见过达官贵人,可是环顾四周,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李芳、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赵文华、直浙总督胡宗宪、东南狂士徐渭还有算是江南首富的项元汴,都有些隐隐以林河为中心的意思。
亲手接过林河泡好的茶汤,颜钧品了一口后,眼神一亮道,“果然是好茶,似是杭州府的龙井,此茶虽然不甚出名,可是却不比其他名茶差,惊仙老弟于茶道果然是内行。”
林河那充满仪式感的冲泡手法娴熟优雅而又充满美感,哪怕是向来不讲究的颜钧都觉得光是看着林河泡茶便是件享受和惬意的事情。
“山农兄喜欢就好,至于刚才山农兄的问题,我便代李公回答了。”
对于胡宗宪一行人的到来,林河虽然有些意外,不过却也没放在心上,甚至于因为颜钧的到来,反而还有几分欢喜之意,要知道他眼下不缺朝廷里的权势,也不缺敢于投资的金主,他真正缺少的是能够实干的人才,而颜钧的到来,恰恰为他补上了最后欠缺的这一块短板。
要知道泰州学派的门人弟子,几乎大半都是出身贫贱,里面百工技艺之类的匠人占了不少,林河是要在大明发展工业的,好生种田的,虽然说自己从零开始培养人才是最好不过,但是时不待我,眼下在位的嘉靖皇帝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还有十年时间就要驾崩,而后面登基的那位隆庆皇帝,可绝不会有嘉靖皇帝的心性还有手段去推行什么变革的,这位历史上以性子随和爱享受出名的皇帝,并不是什么性格坚毅之辈,林河无论如何也要在隆庆皇帝即位以前,在嘉靖朝彻底定下大势。
泰州学派虽然在嘉靖朝的发展势头很猛,可是到了嘉靖皇帝晚年,泰州学派却相继遭受到了来自朝廷的打压和理学派官员的迫害,到了张居正柄国持政的年代,何心隐便因为反对张居正而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到了万历后期,李贽更是被直接处死,他的书籍成为禁书,但是民间收藏禁书的人却不知凡几。
在林河眼中,泰州学派自然是胜过理学千百倍的,眼下泰州学派的这些巨擘个个都是少有的实干家,不但搞理论是把好手,真的做起事情来也胜过了天下九成以上的官员,实在是最契合他的天然盟友和帮手。
只不过这群人实在是不适合搞政治斗争,而且因为自身的性格缺陷,又愿意到大明朝的体制内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当然林河也能够理解颜钧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若是真的去做官,就大明官场那德性,他们迟早也是做不下去的,与其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去做这个官。
可是对林河来说,泰州学派的这些缺点,全都成了优点,他眼下并不缺朝中的势力和盟友,有司礼监和锦衣卫的势力在,他就能保证在嘉靖皇帝心里的重要性,而赵文华胡宗宪他们也有足够能力在严党之外另起炉灶,所以他需要的是能够做事情的人才。
“山农兄,久在江南行走,这嘉兴府也是来过几次的,不知道可知道那濮院濮家?”
“那濮家我自然听说过,乃是本地巨室,操持生丝产业,怎么李公这番打扮乃是和那濮家有关系?”
听到林河的话语,颜钧皱了皱眉道,他来过嘉兴府四次,那濮院不但是产生丝的地方,也是文教极重的地方,他亦是曾在濮院讲学过,那濮家对他相待颇为周全,记忆里那位濮家家主也很有宽仁之风。
堂堂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扮做商贾,又和地方上操持生丝产业的濮家有关系,颜钧自然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好事情,只不过他素来不是那种以貌取人之辈,他厮混这么多年,大奸似忠的缙绅官宦也见过不少,当然不会认为濮家就一定是清白无辜的。
第三百五十章 林河的茶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