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的是,对于林河的行礼,颜钧也是平等地还了一礼,口中亦是口称先生,除了心里早有所料的徐渭,胡宗宪和项元汴此时都是有些像不认识一样的瞧着颜钧。
颜钧在胡宗宪幕府里已经待了有些时日,胡宗宪也很庆幸自己收到了这么一位大才,颜钧是有真本事的人,虽然平时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可胡宗宪何等眼光,自然瞧得出颜钧是傲上而悯下,这种人其实是骨子里骄傲到了极点的,除了他们真正佩服的人,旁人是很难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的。
至于项元汴则是更加清楚颜钧这个名为大儒,实为江湖大侠的心学巨擘是何等难缠之人,可是看他现在做的这姿态,分明是诚心想要向林河请教的意思。
“这几日读了林先生大作,让我颇有茅塞大开之思,不过我又生出了许多疑问,还请先生赐教。”
原本颜钧是不相信这世上有生而知之的人,哪怕是当年的阳明先生,心斋先生还有他的老师波石先生,至少都是过了而立不惑之年才能洞烛世事,可是读了林河的文章,亲眼见到了林河本人,他终于相信这世上是有生而知之的圣人的。
没错,在颜钧眼里,林河的那些理论是只有圣人才能写出来的,虽然林河写的是大白话文章,毫无文采可言,和微言大义更是沾不上半点关系,但是却把道理说得便是贩夫走卒商贾屠夫亦能听得懂的地步,便已胜过这天下所有的人了,这样的人如何不能称为圣人。
更何况林河还有《嘉靖正音》的加持,对于泰州学派这个扎根民间,起于草莽的学派组织来说,林河的《嘉靖正音》乃是大兴天下教化的利器,林河和徐渭的白话文版还有文言文版颜钧都看过,他最为爱不释手的乃是林河亲自所撰的白话文版。
在徐渭那里拿到之后第二天,颜钧压根就不管这部《嘉靖正音》眼下估摸着还在京师礼部被商议着要如何推行天下,尚未公布于世的时候,颜钧就直接让自己的弟子门人手抄了十册,然后更是拉着徐渭学习了三日发音,便让这些门人弟子赶回泰州,找书坊刻印,打算在民间开始行教学之事了。
即便是抛开这些不谈,颜钧也曾经逮着徐渭去了林府一趟,看了那些林府工人的课本还考察了林府的诸般制度,起码在这位堪称这个时代执行力爆表的心学巨擘眼里,林府到处都有可取之处,至于颜钧的一些门人弟子更是深感自己一把年纪简直活到了狗身上。
“山农先生言重了,赐教不敢当,不过是在下的一些浅陋之见,山农先生感兴趣的话,不妨留下来,大家一起探讨探讨,我那所学校开学在即,可是却极为缺乏老师,不知道山农先生可否帮忙?”
见着颜钧一副低姿态,林河哪敢怠慢,也是极为诚挚地说道,他说的都是真心话,自己那些理论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出来的,而要让这些理论能在这个时代真正有所作为的话,还是要靠颜钧、李贽、何心隐这些心学巨擘们来进行改造以适应大明的社会。
林河从来不会狂妄到忘了自己的斤两,他顶多是拿出后世一些理论出来,让颜钧这些在这个时代真正能为了平民奔走的心学巨擘们看到一条可能的前路,而他能做的则是在政治和金钱上全力支持他们,然后一起干死已经僵化到失去自我更新的程朱理学,为大明趟出另外一条路来。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门人弟子,林先生随意挑选,老夫也厚着脸皮一回,向林先生要个名额,愿为学校一老师。”
林河兴建学校的计划,颜钧也是早就从徐渭口中知道,更加是对林河佩服至极,他这些年四处讲学,每到一地应者云集,可是来的都是些成人,哪怕是泰州学派讲究有教无类,门人弟子多是矿工樵夫农户之流,但是这年头像林河这样搞大规模的义务教育是绝无仅有的。
眼下嘉兴府内低息农业贷款主要便是嘉兴县、秀水县、平湖县三处,根据那签下合约的农户数量,林河那所学校的学生人数足有近千,这可都是年纪从六岁到十五岁不等的少年,林河这边不但不收学费,还要管着他们的食宿,虽说每个人都要签下学徒工的合同,日后为林河工作十年,但是放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眼中,这工作十年压根不是什么剥削,反而是天上掉下个金饭碗的大好事。
颜钧早就对林河这所学校心仪不已,眼下见到林河开口,自然是当仁不让地答应下来,他们泰州学派别的不多,就是门人弟子多,而且泰州学派教的乃是平民学问而不是做官的学问,从主旨上来讲也是极为贴合林河建学的宗旨。
第三百四十八章 这可真是一见如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