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府别院依湖而建,自然是有给自家画舫停靠的码头,当载着胡宗宪他们一行的乌篷船停靠的时候,项家在码头上的下人得亏是项府的本家人,在府里见过徐渭这位自家老爷的好友多次,才没有让码头上其他下人驱离这一行贵人。
“这项墨林倒还是老样子,会享受得很。”
颜钧上了岸后,打量着那一幢幢黑瓦白墙的院落,却是不由感叹道,大明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曾经定下过规制,官民的宅子各有规制,一旦逾制,便要受罚。项元汴虽然是国朝进士,可是他并没有官身,照道理这湖畔别院顶多也就是三间五架的规模,可是眼下瞧着却是五间九架都不止了。
“项墨林是个惫懒货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便是醉生梦死,端的没什么出息!”
能这么说项元汴的,自然也就是徐渭了,他和项元汴熟的很,别人都觉得项元汴是个只会金石书画的名士,可是他很清楚,项元汴对于数学颇有研究,偌大一个项府被他整治得规规矩矩,这样的人若是出来做官,一方牧守是没问题的。
“文长说得好,这厮便是个惫懒货色。”
胡宗宪这些日子也算是在林河组建的那个小圈子里厮混熟了,原本那直浙总督的架子也不在端着了,更何况他当初确实是有心思想要抬举项元汴出来做官,项元汴家世好,自己又是进士出身,最重要的是项元汴在整个江南名气都不小,而且长袖善舞,和各地仕宦豪族都有交情。
杭州知府,本来是胡宗宪想给项元汴准备的位子,可是谁能想得到,项元汴已经膨胀到了连知府都瞧不上的地步,在他看来跑出去做官劳心费力,还不如待在嘉兴没事研究下数学,听听小曲,观赏下歌舞来得惬意。
当然最叫胡宗宪无奈的是,明明林河有能力影响项元汴的决定,可是这小子却偏偏说不能强人所难,若他是项墨林,也是不愿意出来做官的。
这时候码头上已有下人前去细雨楼禀报了,知道胡宗宪来了,项元汴身为主人还是要去迎一迎的,至于李芳和赵文华,两人官位品阶都高于胡宗宪,当然是端坐不动,当林河起身要随项元汴一起出去时,李芳不由道,“林先生,您又何须……”
“李公厚爱,不过礼不可废。”
林河知道李芳是觉得自己不需要随项元汴去迎接胡宗宪,不过他向来注重细节,胡宗宪这人不错,只是颇好面子,他如今一介白身,怎么能安坐于此,一个组织的团结向来是最重要的。
赵文华在一旁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准女婿也是越看越喜欢,林河性子稳得便是那些官场的老狐狸都未必比得上,当真是妖孽一般的人物,这小子若是早生二十年,怕是能接张相公的班,本朝眼下绝不是这般颓废模样。
“李公,赵大人稍待,我等去去就回。”
项元汴和林河朝李芳赵文华欠身一礼,便并肩而去,联袂出了细雨楼。
“惊仙,这胡总宪今日过来,怕是来寻你了!”
一出细雨楼,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项元汴笑道,前两日沈科还去过他府上,两人聊了很久,其中自然说到胡宗宪一开始对林河掀起心学理学之争颇有微词。
“胡总宪是一省总督,自然是希望治下太平一些的,眼下浙江这边虽然风平浪静,但是倭患未除……”
林河对于胡宗宪的想法多少能猜到一些,别看戚继光的乍浦大捷,威震东南,但是倭患绝不会因为官军一场大捷就此销声匿迹,无非是那些倭寇头目不想在这个时候触朝廷霉头,到时候落得和徐海一样的下场。
更何况作为知道历史走向的林河更加清楚,嘉靖朝末期最严重的倭患,并非是徐海这等纠集数万众劫掠州府的大倭寇,反倒是汪直被朝廷诱杀后那些失去约束的小股倭寇此起彼伏地在东南沿海地区不时侵扰更有破坏力。
戚家军俞家军就算再能打,也是分身乏术,只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清剿,不但疲于奔命,更是糜耗军费,实际上倭患真正被平息,还是要等到隆庆开关以后,海禁废弛才算终结。
“惊仙,你倒是替胡宗宪想得周到。”
说笑间,两人已经到了项家别院的自家码头处,胡宗宪和徐渭两人林河自是认识的,只不过没想到居然还有第三人在,那是个看上去像是个乡间老农的高大老头,不过目光炯炯有神。
 
第三百四十七章 那年被坑惨的项大名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