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一章 谢家灭门案[1/2页]

锦衣豪雄 冰风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走在大街上,罗龙文瞧着不算多的人群,也是不胜唏嘘,想当年汪直那厮还在双屿港盘踞的时候,倭乱虽然也在闹,但是规模却不像双屿港被摧毁之后那么炽烈。
      罗龙文这些年能在东南地面上当那海上走私贸易的生意掮客能够当得风生水起,说起来也是全靠了汪直这个乡党,他们都是安徽歙县人,汪直当年在歙县还是个任侠头子的时候,两人便见过面有过交情。
      后来汪直下海当了海盗,搞起了走私贸易之后,一开始便回了歙县招兵买马,这年头乡党是个很重要的关系网,汪直起家的班底大半都是歙县人。
      罗龙文最初和汪直做生意,是因为大明制造的笔墨在日本都是紧俏货,甚至于因为之前朝贡贸易被朝廷取消,日本那边对于大明这边生产的各种东西可以说是极度渴求。
      那时候罗龙文已经是安徽这边很有名气的制墨名家,他庄子里产出的罗墨甚至于还入了宫中成为了贡品,所以他的罗墨被汪直贩卖到日本那些大名和豪族手里,价格比在大明要高出数倍之多。
      从那之后,罗龙文便和汪直关系密切起来,而他在搭上严世蕃的门路后,也通过汪直认识了海上诸多倭寇势力,慢慢地靠着自己编织的关系网成了这东南地面上海上走私贸易里最大的掮客。
      早几年,汪直也曾经和朝廷关系不错,当时双屿港更是半公开的存在,汪直手下的船团也就是在那时候大肆扩张,杭州、苏州、嘉兴这边都有人家把家中子弟送去汪直的船团,同样那时候朝廷剿倭也没那么大力度,苏杭嘉湖等地反倒是因为汪直的走私贸易而繁华得紧。
      罗龙文先前闲暇时,也曾和林河谈论过当年的事情,说起来还是这位林先生看得透彻,这倭乱的由头,虽然听着是冠冕堂皇,那些拿了钱上奏的御史说是沿海民商奸猾,下海为盗,以至于闹出了倭乱。
      可实际上不过是汪直之辈在海上走私贸易赚取的利益太多,而且汪直等人势大之后,渐渐脱离了沿海缙绅们的控制罢了,当年双屿港何等规模,汪直勾连地方,在苏杭等地做买卖都做得和公开的差不多。
      那时候,便是海上的倭寇不也照样被朝廷剿灭了好几伙,可不过在那之后就风云突变,朝廷里忽然就下令剿灭双屿港,那时候罗龙文没想明白,直到在林河这里他才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答案。
      说起来,当年朝廷剿倭最直接的导火索,便是嘉靖二十八年,余姚谢某被灭了满门,当时的余姚县令上报朝廷说是倭贼入寇,于是朝廷便派了号称清正刚毅的朱纨为浙江巡抚并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但是朱纨为人虽然清廉刚正,但同样极为守旧并且固执,作为一个极端正统的老派儒家官僚,他压根就没去清查这桩倭贼入寇的案子,到任后便直接向朝廷禀报东南倭乱太烈,然后朝中大员们纷纷跟进,要求剿灭双屿港,捣毁这个当时已经成为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贸易港。
      而其实这桩灭门案里的余姚谢某乃是三朝阁老谢迁的族弟,当时余姚谢家等等一大批和倭寇私下勾连做生意的缙绅大族,一直都有个很差的习惯,那就是常常是拖欠货款不给,当时像是汪直徐海等人还不是横行海上的大贼,和谢家做生意经常被拖欠货款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他们都知道那谢家的背景,哪怕谢迁这位阁老已经过世,但是谢迁当年的那些门生故吏都在,谢家这样的仕宦大族,朝中也还有人当官。
      那些海上的大明走私商人,海盗还有所谓的倭寇头目都知道谢家这些缙绅大族不好惹,而且他们做生意也要仰仗对方在朝中说话,所以拖欠货款便也由着他们拖欠了,反正如同汪直等人做得也不是谢家一家的生意。
      可是大明的海商海盗知道谢家的厉害,但是当时来大明做生意的葡萄牙人却不知道,当时谢家压了不少货物在手上,而他们拖欠货款也成了习惯,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拖欠货款的海商里却有一个叫兰沙洛特·佩雷拉的葡萄牙人,被谢家拖欠货款太久,这个兰沙洛特便纠集了自己的葡萄牙老乡,在夜里袭击了谢家,灭门之后卷了钱财逃跑。
    &nbs

第三百三十一章 谢家灭门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