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县里,毛海峰住在客栈里,一时间被晾了下来,不过他也不着恼,朝廷和官军在乍浦打了那么大一个胜仗,傲慢一些也是应该的。
像毛海峰这种在海上厮混的海盗,信奉的是彻底的弱肉强食的那一套丛林法则,以前朝廷要招安他们,那是因为朝廷官军不能打,要靠着他们去剿灭其他倭寇,可如今浙江这边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厉害人物上位,便是他再不愿意承认,可是心底里清楚,从今往后这嘉兴府的官军怕是能压着他们打了。
如今戚继光的新军还在招募中,可是宗礼的河朔军却就在嘉兴县外的原乡兵大营里操练,至于乍浦大胜的那支所谓戚家军,却早已陆续开拔,前往北方九边重镇去驻防了。
宗礼是个莽夫不假,可是能做到参将,自然不是全靠莽就行的,戚继光用林河提供的后世军队体系条例弄出来的兵书,可以说是最贴合这个时代适合大明官军的训练大纲。
放在以往,宗礼未必会服气戚继光,可是有了林河这么一个怪物在,宗礼是彻底把那部官兵操典当做圭臬,让手下的丘八军官们照着上面训练士兵,你要说他是搞教条主义也行,但确实是管用了。
河朔军驻扎的这段时间里,因为宗礼自己头上有着各方大佬在,自然没有出现什么喝兵血的事情,该发的军饷全都如数下发,没有被文官们克扣,想着要建功立业的宗礼自然也是勒令手下的心腹和军官们不准盘剥手下的大头兵。
于是原本军纪涣散的河朔军,在粮饷充足的情况下,严格训练不说,便是军纪也大为改善,在不少人眼里,这河朔军也有了几分强兵的样子。
毛海峰住在客栈,并没有被禁锢自由,所以他自也寻了机会,去了城外大营,查看那河朔军的虚实,毕竟眼下浙江这边,不提各地的守备军队,能够单独拉出来野战的也就这么一支河朔军了。
当时毛海峰寻了一处离河朔军大营不远的土丘,放眼望去,倒是正好能看到大营校场上官军操练的场面。
汪直当年也是和官军打过几仗的,虽然他自己未必情愿,但是他手下的那些船团长们,其实一直都不大看得起官军,毕竟官军战力孱弱,有些地方的官军不但军容不整,便是刀枪兵器也是破烂不堪,看上去倒像是一群叫花子组成的军队。
毛海峰以前也曾打探过官军的虚实,过去他看到的那些官军里,三日一练的就已经算得上是强兵了,正面应敌,若是官军的将领有勇力,敢于和他们正面厮杀,战力倒也不弱。
可是现在,毛海峰在城外查探了三日,发现那河朔军居然是每日练兵,三千人的队伍在那校场上排的横竖分明,最吓人的就是这些官军居然能在太阳底下站了半个时辰,一动都不动,而当他们操练时,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刺杀动作,但是随着三千人同时呐喊高呼,“杀!杀!杀!”便是毛海峰这样的海上悍匪,也是差点被吓得尿了裤子,实在是河朔军那杀气腾腾的操练,气势实在是太强悍了。
反正毛海峰觉得要是自家的人马上了岸,正面对上河朔军,那是怎么样都没有胜算的,更何况他还听说,那河朔军的练兵法子是那位戚继光戚大帅弄出来的,眼下这位戚大帅也在招兵,而且这位戚大帅也是出了名的爱兵如子,和那个俞大猷一样,从来不喝兵血的。
就算是毛海峰手底下跟来的那两个夯货,脑子再不好使也知道,等这位戚大帅和俞蛮子练了新军,那就不是他们上岸被官军打败的问题,而是官军要把他们给赶尽杀绝了。
毛海峰是汪直的义子,也是最早跟随汪直的,他经历过宁波双屿港的繁华,也见到了朝廷发大军把双屿港毁灭的一幕。
这些年看着朝廷官军和徐海他们那群倭寇打仗败多胜少,以至于让毛海峰生出了官军不过如此的心态,但是眼下他脑子清醒过来,却是回想起了当年双屿港之战时被俞大猷这个俞蛮子带着官军水师杀得他们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场面来。
必须要招安!
这是毛海峰上岸之后,在嘉兴县里待了几日后得出的结论,他原本在汪直手下的船团长里,和其他人一样都对招安兴趣不大,只不过汪直一直力主和朝廷联系,等待朝廷招安,他作为汪直的义子兼心腹,才在表面上做出拥护招安的样子。
不过眼下,毛海峰是真心觉得招安才是他们的出
第三百三十章 想要招安的毛海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