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灰蒙蒙的,楞严寺内,净空和尚他们已经起来,活动开了身子以后,便挑着担子去寺外的河流里打水还有城外林子里打柴。
这是他们这些武僧每日的早课,只不过比起以往,他们挑的水要更多,砍的柴也更多。
楞严寺里,一共养了十五名正经武僧,全寺上下近六十号人,在嘉兴府的诸多佛寺里也算是大寺庙,最难得的便是这楞严寺有着自己的书坊,平时能刻些佛经书籍贩卖,再加上香火钱和诸多田产,单以富庶论,实乃诸寺之冠。
将那庙里的水缸全部挑满以后,净空却是去了方丈禅房,有一桩事情他犹豫了很久,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和自己的师父说。
“净空,你有事么?”
这时天光已亮,澄如老和尚已经在做早课,楞严寺里,都有早课晚课,不过像是净空几个管事和尚,若是有事自是可以不用去大雄宝殿的。
“师父,徒儿有桩心事,已经藏了很久,上次去林府见了林居士和那位性空大师后,却是辗转难眠,不知该如何是好?”
净空双手合十,脸上有些迷茫,但眼神里却隐隐有着一股坚定之色。
净空和尚也算是最早和林河打交道的人,后来林河起势以后,也曾来过楞严寺,见过楞严寺的方丈澄如和尚。
如今楞严寺内,僧众香客饮用之水必须要烧滚煮沸,便也是澄如老和尚听了林河的相劝缘故,当那项家在嘉兴县里搞那低息农业贷款时,也是澄如老和尚第一个让楞严寺响应,先不说免了寺庙名下田产那些佃户不少的租子,光是和项家一样搞了低息贷款给那些农户,便也让楞严寺得了偌大的善名。
虽然这么一来,楞严寺历年积累的财富消耗了一些,今后寺庙的进项也不像往常那么多,但是曾经困扰澄如老和尚很久的心病却也因此而散去了。
当今之世,嘉靖皇帝说是崇道抑佛,但实际上这所谓的抑佛针对的乃是京师里那些密宗教派,本朝开国的时候,虽然把蒙古人赶回了草原,可是那自高原传来在前朝伪元时极盛的密宗却并没有势微。
也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那些密宗教派衰弱了一阵子,等到后来成祖皇帝迁都北京,这密宗教派便卷土重来了,一直到前朝武宗皇帝,密宗教派在京师都是势力不小,颇得贵人信重。
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密宗教派的一些风气也沾染到了中土的佛寺,澄如老和尚今年七十多岁,从小便是在庙里长大,他年轻时做了个云水僧,托钵走遍天下,自然也是见识了无数寺庙僧众,里面有一心向佛的大德高僧,但也有披着僧人皮囊,实为魔王波甸的魔子魔孙,祸乱佛宗寺庙的淫邪之辈。
如今江南这边的寺庙,大都奢靡无度,一些庵堂更是沦为依娼卖笑之所,往来的则是那些读书人和士绅官宦。
澄如老和尚年纪大了,见得太多,他能做的便是约束好楞严寺的僧众,不要堕入邪道,可是江南这些寺庙众多,他便是有心整顿僧众纪律,也不能做得太过分,毕竟得罪了同道中人,他活着时楞严寺还能撑住,若他死后,他那几个徒弟里却没有一个能挑大梁的。
便好比眼前的净空,佛学水平差了些,可是人却老实本分,是个有德行的,但是作为一座寺庙的方丈,德行固然重要,但是那行事手段和眼光却是更加重要。
“说吧,何事扰你?”
澄如老和尚,看着面前躬身跪地的大徒弟净空,却是沉声说道,他曾经也动过要不要另外请一位大德高僧来这楞严寺接他的位子当下一任方丈,可是这嘉兴府里他认识的几个够资格的僧众自然是自家寺院下任方丈的不二人选,别人哪会跑来他这边呢!
“师父,弟子上次去林府,见了性空大师,知道性空大师在养猪,弟子曾问性空大师,为何养猪,性空大师回答说,此乃为百姓养猪,是积德行善之举。”
净空和尚犹豫了一下,却是开了口道,他当日知道性空和尚在帮林河养猪,当真是对他三观造成了颠覆性的冲击,这性空和尚当年在僧兵团里也是个桀骜人物,武艺更是仅次于那前任的僧兵团总教头天员大师。
这样一位大和尚,居然每天跑去码头挑选猪苗,在那林府起的猪场里伺弄猪仔,实在是让净空和尚想不通,可是偏偏当时净空和尚跟着性空去了猪场以后,能感觉到性空和尚真是在把养猪这件事情当成一桩大功德在做,他更是能感觉到性空和尚身上那股佛性。
第三百二十三章 佛门不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