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沉默着,他当然清楚,要对付琉球王国这种藩国,说难不并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还是要有合适的理由。
林河眼下给出的理由,便是琉球王国勾结倭寇图谋大明,你说这里面的证据,自然是能够完整地弄出来的,琉球王国确实在和大明沿海的缙绅集团做走私生意,同时也是海上那些倭寇销赃和补给的地方,当然最关键的是琉球王国还利用藩国的身份从大明这里光明正大的攫取物资倒卖获利。
简而言之,琉球王国是哪里都插了一脚做生意,陆炳光是用脚趾头去想,也知道用不着去诬陷琉球王国,光是这样的真相就足以让嘉靖皇帝厌恶琉球王国了。
眼下陆炳所思考的乃是,此事的操作难易程度,于是他看向了主动提出此事的林河,他知道林河素来思考大局极为全面,他既然那琉球王国说事,绝不可能仅仅只是因为要给汪直一份定心丸那么简单。
“海上贸易之利,想必大哥也清楚,东南沿海的缙绅集团如无意外,必然是会消亡的,等他们倒下之后,朝廷里阻碍开海的势力就没有往昔那么强大,到时候我们这边垄断海上贸易,大哥以为那些文官会怎么办?”
林河朝着陆炳却是忽地提了一个问题,让陆炳对他的跳跃性思维大感头疼,不知道他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不过眼下也只能先老实地答道,“既然开海没了阻碍,那群人见咱们垄断海贸,恐怕会要求皇上开海,然后设立市舶司收税,把税银纳入国库吧!”
“不错,就算市舶司会派镇守太监看着,但是谁能保证里没人会中饱私囊,更何况税银进了国库,只怕皇上也很难再支配吧!”
“所以开海以后,咱们要垄断海上贸易,还得有个货物的中转集散地。”
林河对于大明朝的文官操守,毫无信任,如果日后开海,这群鬣狗一样贪婪的官僚集团必然会想着法子地从市舶司那里捞好处,所以他觉得如果将日后的船队挂靠在某个藩国名下,合理避税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听着林河更深层次的解释,陆炳都不知道该说怎么好了,眼下他们那海上走私贸易的事业还未展开,林河就已经想到日后开海要如何应对文官们的手段上。
“大哥,琉球王国地处要害,本就该控制在朝廷手中,汪直这个人对于朝廷还是有所敬畏的,那琉球王国的尚家,虽然表面恭顺,但是内里其实和日本安南等国一样,不过是指望着从我大明身上捞好处罢了。”
对于琉球,林河一直都很有想法,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眼下大明已经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虽然这差距微乎其微,但是如果再不布局追起,日后自然会落于人后,而他眼下势力不过刚刚起步,能做的便是在宏观层面为大明谋划些好处。
“我们让汪直谋取琉球王国,自然可以让汪直把尚家全都灭了,事后如果汪直恭顺朝廷,自然许他富贵王侯,若是不恭,便以朝廷被蒙蔽之由,起大军攻伐,到时候索性趁机吞并琉球,在那里设置海军,看住日本,也可以彻底解决倭患。”
林河的这番理由当真是无懈可击,几乎把各方面都给考虑到了,陆炳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面前的林河,忽地叹道,“你若是生在永乐皇帝的时代,必定有机会公侯万代。”
算起来,永乐皇帝的时代,是大明最后的扩张时期,所谓的祖宗之法,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也不能阻止永乐大帝的扩张欲望,只不过当时没有林河这样的人给永乐皇帝出主意罢了。
陆炳心中升起了这样的念头,他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林河能早出生几十年,成为嘉靖皇帝的潜邸旧臣,说不定嘉靖皇帝也许能成为永乐皇帝那样的雄主,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在西苑修道。
“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过我会想法子向皇上禀报。”
陆炳沉声说道,他觉得自己差不多是该回京师一趟了,招安汪直不算什么大事,可是利用汪直拿下琉球王国,却是天大的事情,即便是极为了解嘉靖皇帝的陆炳,也不知道嘉靖皇帝在知道林河的这个主意后会是什么样的想法,是欣赏还是厌恶,他真的想不透,可是这事情尽管有风险,但却足以叫他心动。
大丈夫生于世间,不就该是要做一番大大的功业么,还有什么比倾覆一国,更大的功业呢!
当陆炳离开后,林河自己也是坐在了椅子里,久久没有说话,这个时代,台湾岛还是一片荒蛮之地,他也要为自己日后的退路考虑,台湾便是他选择的退路之一,而利用汪直拿下琉球王
第三百一十九章 这便是筹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