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枪术简单易学,最适合以步兵为主的大明官军。
一向长于军事的俞大猷方才甚至想到了这套枪术应该在北方边军中推广,那边地势开阔,最适合长枪阵,如今却是想不到这枪术居然也是那位林先生所创。
这个时候,俞大猷有些相信这世上有人生而知之了,不然的话他没法解释林河不过十七岁就已能创出此等千锤百炼的群战枪术。
“没什么不可能的,台下这些军士,用的乃是他和南塘合著的兵书训练,至今不过一月,南塘之所以坚持要募集新兵重新成军,也是因为他的缘故。”
戚继光要重新募兵,组建新军是已经确定了下来的时候,这也是如今林河声势正隆,又有李芳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他站台,不然胡宗宪还真舍不得让戚继光交出台下这两千多精锐官军。
俞大猷默然不语,他很清楚作为一个武将,面对台下如今精锐,居然宁可舍弃也要征募良家子组建新军,那必然是有自信练出更强的军队,于是一时间他对于林河更加的好奇。
而在另外一边,李芳亦是打量着林河,戚继光要组建新军,这旧军自然是要拆分或者调走,毕竟这次乍浦大捷,功劳太大,足够下面的军将人人升官了。
眼下看着这支戚家军如此精锐,哪怕李芳不懂军事,但是见识过京营废弛的他也知道这两千多人放到京师,那必然是一等一的强兵。
“我看胡大人的脸色,颇为心疼啊!”
“那倒也是,这支官军这般精锐,兵部肯定会把他们调去北面防御套虏。”
高台后侧,一些前来的官员们小声地窃窃私语着,这次随着李芳赵文华他们过来的,自然还有兵部的随行官员,他们主要是负责验功,顺便发放犒军的银子。
眼下那几个兵部侍郎看了这戚家军这般精锐,自然也是双眼放光,这可是打了胜仗的精锐之师,如今北面的套虏越来越不安分,正该拿去抵御套虏,至于浙江这边,徐海近两万人马都全军覆没,那些倭寇就算想要来犯,也该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耐。
一场校阅,到了最后,众人是各怀心思,反倒是戚继光这个主将最是潇洒不过,今日校阅之后,他便要开始征募良家子,胡宗宪已经说了,准许他征募五千人,凑足一卫之数。
戚继光不是那种不通政治的武将,他当然清楚胡宗宪能让他征募五千人,必定是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到来生出的变化,他和俞大猷虽然是初识,但却一见如故,他也知道本该是接替刘远浙江总兵职务的俞大猷却忽地成了浙江水师总兵,这都意味着其中发生了巨变,而这变化肯定和林河有关。
看向站在李芳身边,不时说笑的林河,戚继光没有半点嫉妒之心,林河这个朋友于他而言就像是一个秘密,每次当你以为看透他的时候,他却总会给你意外的惊喜,才发现他原来不止于此。
校阅之后,自然是李芳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代表皇帝说了一番勉励诸军的话语,然后便是兵部的人开始发放赏银,因为这一次大胜大大涨了朝廷脸面,而且李芳和陆炳亲自来了嘉兴,于是这赏银破天荒地没有被文官们漂没足额发到了下面的士兵手中。
当林河离开校场的时候,正听到了那冲破云霄的万岁之声,其实这些旧式官军的士兵也很简单,只要不去克扣他们的银子,他们也是愿意死战的,只可惜如今的大明朝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了,岳爷爷那句“文官不贪钱,武将不怕死。”其实是要连着看的,文官不谈钱,只要能保证军饷发下去,武将们自然不惜死战的。
俞大猷和胡宗宪告了声假,便兴冲冲地出了校场去追林河了,他年纪虽然已经过了五十,但仍旧是和年轻时一样直来直往,或者说他这辈子都学不了那种委曲求全的处事方式。
俞大猷觉得林河这样的奇才,他应该认识一下,于是他便追了出去。
“林先生!”
当听到身后有个浑厚的男子声音喊着自己的名字时,林河忍不住回头看去,然后看到了俞大猷,他认识俞大猷,早在去年俞大猷在王江泾击溃倭寇时得胜而归,在嘉兴城里跨马游街,他便看到过这位一点都不像五十岁年纪的老将。
第二百六十二章 校阅”戚家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