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0章 已见沧海为桑田(4)(5)(6)(7)[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4
      王宝和酒家,灯红酒绿。
      潘华茂、郭勋慢悠悠地吃着大闸蟹。
      说起吃喝,二人也算“钟情”,二十年过去了,还在经常在这个酒家吃饭。
      螃蟹很是肥美,但毕竟肉少壳多。两人吃着螃蟹,对视一眼,都不觉笑了出来。
      “你是真老了啊,老郭,剔个蟹腿都不痛快?”潘华茂打趣道。
      “你不也一样,”郭勋瞟着他花白的头发,“以前都要四五只,今日才要三只,怕是担心自己吃不了吧?”
      言讫,二人又是一顿笑。
      好容易吃完螃蟹,郭勋却闹起了肚子,潘华茂见左右无事,顺手拿起旁边书架上的报纸,浏览起来。扫视一边遍,题为“垦牧系统遭破坏,中国棉纱何去何从”的专访,映入眼帘。
      等到潘华茂回来,郭勋把报纸递给他看,他却把报纸推了推:“我昨日便看过了。”
      “哦?那……你对张季直这摊子事怎么看?”
      “怎么看?”潘华茂喝了口水,“起初,你我在大生纱厂撤资,为的是什么?形势不明。现在不也是?”
      “此言差矣。那时候,我们不是还顾着盛道的脸面么?我倒觉得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张季直的事业如日中天,个人声望亦然达至巅峰,一点困难总能渡过去的。”郭勋道。
      “我承认他很能干,也很有毅力,但眼下这种困难,是真的渡不过去的。你听我给你掰扯掰扯啊。如今,张季直面对的难处有二,垦牧系统渐渐崩坏,资金周转困难。前者,是天灾,没办法;后者,则是人祸,尚有可为。要说解决办法,不是没有,但以他的性格,定然做不到。”
      郭勋问:“什么办法?”
      “断臂求生。”
      “断臂求生……”郭勋品咂这个词,自己也摇摇头,“他的摊子摆得大,且都不愿撒手。不过,他可以借贷嘛。盛道不也签订日本银行,用汉冶萍公司的财产作抵嘛。”
      不只如此,盛宣怀还聘请了日人担任最高工程顾问、会计顾问,这等于是把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对方。民国五年(1916),盛宣怀病逝于上海,留下遗嘱,捐赠其一半的家产充作慈善基金。这倒是一桩善事。
      “借?跟谁借?是国内银行,还是外国财团?张季直这个人,道德洁癖重,难??
      见郭勋沉默不语,似在深思,潘华茂又说:“你知道,为何国日本的我企业家不怕天灾,也不怕人祸?因为他们的金融体制很健全,很多风险都由国家金融体系来支撑。这是我们国家能比的?”
      “这就是张季直自办银行的原因?”
      “我猜也是的。只是,这太晚了。日本有百余家国家银行,千余家私人银行,发行股票、债券都不是难事,融资也就快捷了些。再看我们……”
      潘华茂点到即止,摇摇头,继续喝茶。
      “其实,有时候我也很佩服他,”郭勋低声叹道,“他那份执著,那份热心肠,我做不到。就去年啊,纱厂工人因为想调工资而罢工,你听说没?”
      “嗯。

第110章 已见沧海为桑田(4)(5)(6)(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