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7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5)[2/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改。究其原因,还在于行政、法规过于严苛而不合时宜,令灶民饱受其害。殊不知,国计之大利在盐,盐生利,利生枭,枭生害,害进则利退而国计穷。国之大害,正在于那些唯利是图的盐枭。这些年来,私枭遍及全国,危害甚巨,是以若要改革盐政,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
      袁世凯点点头:“你说得对。钱都落到私枭的腰包里了,百姓赚不到钱,政府也收不了税,是该治治了。那么,该如何改革呢?按你以前所说的‘就场征税?这个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么?”
      打开《计划书》,那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袁世凯不觉皱皱眉。
      张謇知他会有这般反应,遂道:“先不忙着看。”
      待袁世凯正襟危坐,张謇才续道:“‘就场征税之法并非老夫的自创,上溯其源,还在中唐时期的刘晏。”
      “哦,我知道他,唐朝的理财家,”袁世凯竖起大拇指,“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对,正是此人。有宋以来,及至当今之世,亦有大儒硕彦主张此法。譬如明人李雯、顾炎武,前朝的包世臣、郑祖琛等人。”
      说到“前朝”之时,袁世凯的唇边逸出一抹鄙笑,暗道:大清总算亡了,到底还是亡在老子手中。那些想弄死我的权贵,又是什么货色……
      张謇的陈说打断了袁世凯旁逸斜出的思绪:“起初,老夫以因循前人之法,认为‘就场征税,任其所之之法,可以堵塞私漏之处,增加财政收入,实则,此法还是峻急了些。”
      顿了顿,张謇又怕袁世凯误会,补充道:“我是说,‘就场征税的主张,是盐政改革的终点,但这其中还需一个过渡阶段。早年,老夫在《卫国恤民化枭弭盗均宜变盐法议》一文中,提出要以市场供需的变化来平衡盐价,要给予制盐个体户以足够的报酬等主张。这些主张,并没有任何更易之处。”
      “先生请讲。”
      “只是,老夫坚持主张十余年,始终未能成功,还是因为‘峻急二字。眼下,唯有景本白‘就场官专卖一法,方能解燃眉之急,通畅改革之途。”
      “愿闻其详。”
      “就场官专卖即是国家专卖制。其核心为民制、官收、商运。其中又以‘民制为要。盐户自产自制,国家向盐户直接收盐,不容商人插手向盐户收买。食盐皆转售于国家也。之前的场商产业悉归国有。”
      “全部都归为国有?”袁世凯为之咋舌。
      “对。譬如卤池、盐池、盐滩、盐井、盐灶……”
      “那……‘商运的意思是,政府给登记在册的商人发特许证,商人们在产地官局购入,再行销于小商贩?”
      “正是如此。”
      袁世凯捋须凝思片刻,笑道:“我以为可行,但此事还须再议,不可……用你的话来说,不可‘峻急。”
      张謇忖了忖,也笑道:“言之有理,不可峻急,不可峻急。”
      ——————————————————————————————————————————
      【注1】《计划书》由张、景二人共同携往北京,在小说中,笔者只集中于笔墨于张謇,没让景本白出场。

第87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