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3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4)(5)(6)[2/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自然是清帝逊位后的待遇,以及国家将实行君主立宪还是共和。
      就在此时,一场权力之争,正在革命党之中发酵。
      原来,袁世凯之所以想要促成南北一统的和议,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清帝逊位之后,总须有人来主持新政权,届时以自己手中所握之兵力,必能有所作为。并且,湖北军政府也极力想拉拢袁世凯,甚至表示,只要袁世凯不反对革命,即推其为大总统。
      袁世凯的盘算是不错,但却料想不到,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机,同盟会领导孙中山会跑出来“截胡”。也是机缘巧合,早年投身革命的孙中山,本来就有不少支持者,此时回到国内,正好为革命党人相中,高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则当选为副总统。
      其实,南京政府并非无意于袁世凯,只因袁世凯曾站在君主立宪制的立场,现下又未明确表态支持共和制,故而不可能冒此风险。
      眼见煮熟的鸭子飞了,袁世凯气不打一处来,立时撕毁已达成的协议,并质问对方图谋。为逼对方妥协,袁世凯又令段棋瑞、冯国璋与朝廷里的北洋军官通电,重申君主立宪。
      重申君主立宪,自然也就是在反对共和,不认可南京临时政府。
      形势陡变,革命党人、孙中山都如坐针毡。
      宣统三年,终结于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
      6
      转眼便至民国元年(1912)元旦。
      按规程,这一日,孙中山将就任临时大总统。
      当日,黎元洪在《致南京临时政府并各省都督》中,提出疑问,说袁世凯德高望重,竟未当选大总统,这于南北和议不是好事,于国人更是莫大的损失。
      孙中山在次日忙电告袁世凯,解释道:“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虽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而君之苦心,自有人谅之。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文承各省推举,暂词具在,区区此心,天日鉴之。若以文为有诱致之意,则误会矣。”
      孙中山情词恳切,但袁世凯却置若罔闻。
      且说,孙中山就任当日,各省咨议局的负责人应邀赶往江宁。张謇也参加了就职典礼。孙中山旋即推荐张謇担任实业总长。
      前些日子,张謇被委以江苏两淮盐政之事。他一边为此奔走调和,一边关注着袁、孙、黎三方的形势。如今甫至江宁,尚未摸清临时政府的实力,便被委以重任,也不知前途如何。但张謇没有拒绝的道理,暗道:当仁不让,正是吾辈之职。
      说及实业,放眼国内确也无人比张謇更有分量。
      只是,张謇实在拿不准,该如何与从未打过交道的孙中山相处,毕竟,其人其事只在他人口述之中,而认识一个人,总须一些时日,否则便不会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古语了。
      若是孙中山当得起议员的信任,自己在此为国为民谋事,亦未尝不可。

第83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4)(5)(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