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章 春帆楼上马关前(8)(9)[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8
      先在场馆中浏览一遍,不禁有些意外。门类虽多,物种虽全,却不见花里胡哨、夺人眼球的物件,举目望去,都是原始自然质朴之物。张謇看到最后,低声道:“老子说,无名之朴,此次博览会,倒合了这道。”
      接着再往参考馆逛去,走到中国的展区,所见的展品仅来自江、鄂、湘、齐、蜀、闽六省,数量并不多,场馆还相当富余。细细看去,各省所陈之物,种类各不相同,这或许便是展品不多的因由。
      张謇站了一时,有点哭笑不得,自言自语道:“来得还是太少了,赚不到脸面。只看咱们通州、海门的墨核鸡脚之棉,吕四真梁的盐,都能摆上好几个展柜。岂会摆不满这展厅?”
      这番评价传入一旁一位日人的耳中。这人年约三十六七岁,生得面目和善,含着笑意,用汉语道:“这位先生,可是中国通州人?或是,海门人?”
      张謇抬首一看,忙作揖道:“在下张謇,表字季直,号啬翁,正是中国海门人。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此人微微一讶,颇有几分惊喜之色:“先生您就是中国的实业家,张季直先生?”
      张謇未想到,自己的声名竟然传得这么远,自不免有几分高兴,欣然应道:“实业家当不得,为国家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
      “太好了!原来您就是张季直!”这人忙向张謇鞠躬行礼,“之前我到中国考察的时候,听叔蕴先生说起过您。”
      叔蕴,说的是罗振玉。
      “我是内藤湖南,幸会幸会。”
      “啊,原来您就是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的内藤君。久仰久仰。”
      作为《万朝报》记者,兼出色的青年汉学学者,内藤湖南的名声确实很响亮。张謇自然是知道他的,但未想到,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邂逅他。
      “您读过拙著?”内藤湖南有些意外。
      “读过,”张謇不疾不徐地说,“您认为,中国文化是有一个‘文化中心的,而这个中心在不断地改换移动,唐宋之前,在河陕一带;宋之后,则在江浙;到了当下,则在岭南。今后,或将移往贵国,形成‘东洋文化圈。”
      内藤湖南很是高兴,遂问:“不知季直先生以为如何?”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唐宋之后,文化中心确实是有一大变。”张謇道。
      实则,张謇于内藤湖南对之后文化中心的推断不以为然,但不想在此时辩说。
      内藤湖南听了却觉受用,拊掌道:“唐宋之后,不只是文化中心有一大变,其他方面亦是如此。”
      “愿闻其详。”
      “鄙人现在在做的一项研究,是关于历史时期变革的。我把这个论题叫做‘唐宋变革。我以为,唐宋之际是一个分水岭。宋之后的王朝,无论是在政制、经制,还有各个社会层面,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这个说法很新鲜,也很有意思,张謇听得来劲,不觉掏出了笔记本,拿出了钢笔。
      内藤湖南道:“譬如说,阶级关系变动很大。承袭魏晋南北朝,有唐一代,门阀士族地主还占据着统治地位,施行部曲佃客生产制;但到了唐宋之际,摇身一变,而为官户统治、客户佃农生产制。”
      “确是如此。”张謇记好笔记,凝神看他。
    &

第60章 春帆楼上马关前(8)(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