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章 定册功成身退勇(1)(2)(3)[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
      嘟嘟嘟……
      海天一色之间,一组新漆过的小轮,起锚前行,发出愉悦的声音。小轮渐行渐远,轮身所书的“大生”二字,亦随着疾驰的小轮,载着海岸边人们的殷切目光,消失不见。
      流金铄石的暑热天儿,若非特殊的情况,张謇和大生的董事们,哪会齐齐地伫在岸边,目送小轮离去。
      这只因,“大生”轮在通州、海门、常熟、上海等地开航了。
      此话说来话长,还得从去年正月说起。
      且说,浙江人朱葆三是个头脑精明的商人,他在上海开办的广生轮船公司,凭借低廉的租价,允许搭客的优厚条件,揽到了不少生意。没多久,广生轮船公司就引起了张謇的注意。
      彼时,大生纱厂的棉纱,在上海早就成了紧俏货。若能节省运载成本,便能赚更多钱。张謇很快联系到朱葆三,提出议租轮船公司“济安”号小轮的合作意向。朱葆三自然愿意。
      但张謇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便是把“济安”二字抹去,改名为“大生”。
      “我们大生纱厂,名声还是不够响亮。”张謇很坦率地说。
      无非是为了宣传纱厂。朱葆三也没理由拒绝,眼睛却灼灼一闪,笑道:“以前也没人这么做。换个名儿,也要费一番功夫。”跟着又是絮絮的一通话。
      张謇听明白他的意思,双方便谈了个合理的价格。几个月下来,小轮在通沪两地之间,运输棉纱成品、机物材料,都很是便捷。
      朱葆三见张謇十分满意,又提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合股经营。这便不是租赁业务,而是合作经营了。张謇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法子,便产生了合办轮船公司的想法。
      按朱、张的构想,通沪合股经营,前者入股一万二千元,后者入股二万元。沪股投入更多,负责经营管理的,自然是朱葆三了,但这轮船公司还得挂“大生”的名号。
      这事儿在去岁已经敲定,到了今年五六月间,大生轮船公司便正式投入营运,承担大生纱厂运输物料的任务。
      2
      嘟嘟嘟……
      声音渐次微小,轮船在海面也凝缩成数个小黑点。
      此时此刻,张謇压了压被海风撩起的衣角,笑道:“我们的轮船,现下还只是为我们纱厂运输物料,将来若能做大,还能发展成一个子公司,招揽运输生意。”
      “子公司……”沈燮均沉吟道,“这个构想有些意思。”
      高清也知道这个概念,但却忍不住提出质疑,道:“这么说来,大生纱厂就是母公司,其下所设的子公司,都要由大生纱厂注入股份。这样,好倒是好,只是……”顿了顿,斟酌了言辞,又续道:“我担心咱们的步子跨得太大了。”
      “步子大了?”迎着海风,张謇展开臂膀,笑道,“我还嫌步子太小了!现在,只是一个大生轮船公司,还有通海垦牧公司,还不够我们打造大生企业。”
      “企业?”沈燮均、高清、蒋锡坤、徐翔林都来了兴趣。
      “是,企业。”张謇解释道,“咱们在通海地区,可以一展襟怀,打造属于我们的商业之城。这些子公司,首先要和大生纱厂相关联。现在的轮船公司、公司便是如此。将来的事,我还在谋划之中,至少说,要把棉花在加工时所轧的棉籽,好好处置一

第52章 定册功成身退勇(1)(2)(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