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章 西北与东南孰重(3)(4)(5)[1/2页]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灵犀无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
      纱厂要得以运转,首先得有一套完整的收花机构——花庄。
      照张謇等人的运筹,大生纱厂设置了四种类型的花庄。
      一是设于厂门口的门庄;一是设于通海产棉区、各棉花集散地的分庄;一是委托棉商收花的机构,称抄庄和下庄。
      春秋二季之中,以秋季为收花的忙季,如若收储得当,可以满足一年的用量。但春季也须着意,以免出现供需两旺,不足夏季生产所用的突发情况。
      忙完收花之事,又例行检修了一遍织机,转眼间便到了五月下旬。
      刚有了闲下来喝一盏茶的时间,义和团在大沽口闹事的消息,传入了张謇的耳中。整个江南地区都大受震扰。
      4
      义和团兴于山东,起先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矛头指向外国教会势力。对此,清廷的态度很是复杂,既弹压义和团,又“剿抚兼施,以抚为主”,为的是不直接得罪帝国列强,但又想借此来遏制其不断膨胀的野心。
      今年四月间,帝国列强联合出兵,增兵于北京、天津,意在镇压义和团。
      英国本打算经由天津租界进袭北京,岂知却受挫于清兵、义和团,不得不退返天津。其后,八国联军攻占大沽,以优势兵力、精良装备占领天津。
      这架势,是要入侵首府北京啊!日后,只怕东南地区亦难幸免……
      张謇默念道。
      就在此际,盛宣怀在英国的鼓动下,开始主导东南互保的工作。在他看来,与其遵守朝廷命令,不如与东南各位督抚相互呼应,暂时抑制西方各国的野心,力保东南地区秩序不乱,以免生灵涂炭。倘若北京\/shi\/守,天子蒙难,届时将由李鸿章出任总统以支撑大局。
      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心知此举冒险,一个不慎,便会被指为国贼,没有立马答应下来。刘坤一还打来电话,问了张謇的看法:“两宫将幸西北,西北与东南孰重?”
      此事之前因后果,张謇心里十分清楚——列强和盛宣怀各有各的打算。
      前者,既想避免两线作战,又担心自己在长江一带的既得利益,会毁于炮火之中,故此才希望盛宣怀能为之牵线搭桥,策动督抚们与之合作,共保东南安定;后者,表面上说着要力保半壁江山无恙,实则更担心的是,影响他在长江一带、京津地区的洋务企业。
      不过,半壁江山若能凭此得以保全,对列强们稍作妥协,并非不可。
      想明白这些关节,张謇便对刘坤一说,西北和东南可分而待之。
      刘坤一方才定下心意,做出决断。
      没多久,列强们与南方各省督抚签署了有关“东南互保”的协议,约定上海租界由诸国共同保护,长江、苏杭之地则由各省督抚加以保护。
      如此一来,大生纱厂在“东南互保”期间,逐渐扭亏为盈,所获颇丰。潘华茂、桂嵩庆等人见有利可图,也改变了往日的态度,纷纷往大生

第50章 西北与东南孰重(3)(4)(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