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玉儿此时已贵为太后,手里又握着“同道堂”的印章,有着与东太后慈安差不多的权力,但,她还是明显的感觉得到,八大臣,不会就此放过于她,反正她现在已是不可能再回头,也不可能让自己再陷入原来的那种境地,要想保住自己的一切,就要除去这几个大碍眼的家伙,把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特别是肃顺,常常目露凶光,只怕他还会像当年一样,会对自己下手,可是自己再加上小皇帝,还有东太后,三个人的力量,哪里会有这几个大臣的大?玉儿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人,可以帮到自己,就是与自己一直不明不白,又对自己死心的六爷。
忙把六爷当年所送玉佩找了出来,细细的在心里筹划了一番,又与烹雪二人说清事由,召来小安子,故意找了个理由,训斥了小安子一番,“罚”他回京城思过,不许在这里碍眼,肃顺等人并未疑心。
小安子临行前,玉儿特特的,小心的交待他。
“小安子,这个你带上,速速回京去寻找六爷,将此物带给六月。我和皇后还有小皇子的命就靠他了。”玉儿将自己一直带在身上的玉佩取了出来,这个算是六爷给自己的承诺,必要的时候,带着这个去寻找六爷。
六爷当年许诺玉儿,无论发生何事,只要见到这个玉佩,他就会帮助玉儿的。玉儿此时,也不知道此事究竟能否成功,但是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她也是要去试试的,成功了那她和小皇子便得救了,倘若失败了,下场也不会比如今的惨上分毫。
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她也是要去争一争,这大清的江山不能够落在肃顺的手中。自己的儿子才是嫡亲的继承人,这大清的江山也只能够是自己的。
“娘娘放心,奴才一定完成任务。”小安子收好了玉佩,他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如果办好了自己的后半辈子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倘若了出了岔子,自己这条命也甭想要了。
“还有这封信,务必亲手交到六爷的手上。”玉儿紧张的交代着,是生是死,就全靠六爷了。
小安子去了,玉儿心里很是忐忑,她在信里说明了自己的处境,更是强调了,小皇上是他的儿子,更是把八大臣痛骂了一痛,说什么皇旁落,对大清不利;甚至还在信里许诺,若是六爷联合了其他在京城的大臣,在肃顺等送先帝梓宫回京之时,一举拿下他们,发动政变,这八大臣一除,就给他最大的权利。
而小安子去后,肃顺等四人(八大臣有四人在京城,并未在承德),把小皇帝的年号定为“祺祥”,且什么事虽是给两宫太后“看过”,却只是“通知”她们,甚至直言“臣等审过,两宫太后只须盖上玉印即可。”
东太后生性软弱,且并未与这些大臣交过锋,一切都只是看玉儿脸色行事;而玉儿现在在等六爷的消息,一切都是忍着,并劝东太后先看着他们的脸色儿;实际上,玉儿只是想让东太后看看大臣一旦有了权利,只怕将来皇上也会受制于他们,让东太后下定决心除去这八大臣。
果然,东太后日益觉得肃顺等人越来越不像话,只怕将来会和鳌拜一流一般,特别是前天,肃顺因为与她们的意见相左,竟在殿内怒吼,把小皇帝给吓得大哭,还尿了裤子,东太后也恨上了肃顺;慢慢的,也同意了玉儿“斩草除根”的计划,也就是说,她也同意了玉儿与六爷联手,把皇权给抢回来。
眼看着先帝尸身入棺很久了,肃顺再不想回京城,也得回,不可能把咸丰就这样丢在承德呵!只是,若是回了京城,两宫太后多少会得到皇亲的支持,自己八人的大权,只怕会被削弱,想来想去,肃顺与穆萌等决定,无毒不丈夫,干脆,在回京城的路上,把两宫太后给干掉!这样一来,小皇帝再无人可以依靠,还不得听自己的?
“穆萌,这事,一定要做得周祥,我会与端华等先护着先帝灵柩先行,你,就暗中把你那些刀子手给安排好,半路之上,把两宫给,”肃顺比了一个抹颈的动作,凶光毕现,恶狠狠的样子,直叫穆萌吓了一跳,没想到这雨亭兄,狠起来是这样的怕人。
“知道了,这事关我们几人的生死,雨亭兄放心。”穆萌对这事很有把握,他手下的那些刀子手,可是给他效命了多年,办事,他放心。
二人又说了些细节,这才分头行事。
第140章 :发动政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