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正宫。
“臣等拜见陛下。”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诸卿免礼。”
秦始皇正坐于帝榻,抬手示意。
眉宇中带着浓浓的得意。
短短月余,河东水患已解。
相干官吏皆已任免。
秦始皇素来是好大喜功之人,他对功绩看的比任何事都要来的重要,作为国君这也是他的责任。
所以,咸阳城一天比一天大。
每灭一国,便命工匠仿造六国王廷。
诸侯六国,皆于章台宫之下!
而后,冯去疾便走了出来。
皇帝做了件好事,不得夸夸?
先是番开场白,而后抬手作揖道:“河东水患,灾民万计。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
“善!”
秦始皇对此很是受用,颔首赞许。
“草平仓之事,准备的如何?”
“各地皆已筹备。”
“已有月余时间,要快些。”
“唯!”
治粟内史陈驰旋即抬手示意。
陈驰便是昔日曾游说齐王建,令齐不战而降的说客。灭齐后,他就被提拔为九卿中的治粟内史。掌诸谷物、金玉之贮,掌管国库粮仓。这职位可是油水十足,比少府都爽。
始皇帝是个急性子,不论任何事他都力求要以最快速度完成,而且还得保质保量。他不在乎过程,他只看结果!
陈平献策草平仓,以平诸郡物价。粮贱时收购粮食,防止粮贱伤农。若遇天灾人祸,则开仓放粮均衡粮价,以防粮贵伤民。
“禀上,河东郡守蒯剑献万民书。”
“呈上来!”
实际上,这些秦始皇都知道。
包括群臣在内,心里也都有数。
该配合的时候,就得配合。
很快,就有数名谒者捧着布帛而来。
当着众目睽睽下,将布帛徐徐展开。
上面皆是一个个人名和掌印。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万民归心,各安其宇!”
“臣为大秦贺,为陛下贺!”
李斯不愧是当世大贤。
三言两语,便把赈灾功绩归于皇帝。
“臣为大秦贺,为陛下贺!”
秦始皇神色从容,挥了挥手。
“宗正。”
“臣在。”
“将此书收于太庙。”
“唯!”
秦始皇环视群臣,不怒不喜。
“河东水患,令朕感慨。天灾不可怕,更可怕的乃是人祸!区区贾人,便敢囤积居奇,置灾民生死而不顾。列位可知有黔首为奴,却只能换来半石发霉的粝米?”
“陛下息怒!”
群臣纷纷叩拜作揖。
“草平仓之事,务要尽快做好。各郡也当有所准备,特别是天灾频发之地,郡县长吏皆需备好,避免河东之乱再生。”
“臣等遵制!”
这事秦始皇早早就想过。
每次天灾来临,必会生乱。
郡县机构完全处于瘫痪状态。
如前河东郡守的,比比皆是。
因为害怕担责,就干脆投河而死。他们死的倒是轻松,灾民就没人再管。只要再受人蛊惑,很容易就引发民变,直接冲击县寺乃至粮仓。
而后,张苍就给了个法子。
既是如此,那为何不提前准备?
就说河东郡,隔几年就会发生洪涝。每次洪涝,必会导致大量的灾民。还有巴蜀之地,隔三差五就会地动。所以,郡县长吏都该提前做好准备。最起码当天灾来临时,不该乱成一锅粥。
是的,这招放后世就叫应急预案。
接着,秦始皇便起身离去。
望着万民书,心中感慨颇多。
“好一颗野草,真乃国之柱石!只要稍稍敲打鞭策,便是匹千里良驹,便是拜相封侯亦不为过!”
秦草心系灾民之时,却并未冲动。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起初不少灾民皆是感激于他,但秦草却很聪明的打着皇帝旗号。除开方便做事外,也是让这些灾民明白,他们能被救助是皇帝开恩,他也只是遵上做事。
“只是,还要稍稍敲打!”
秦始皇嘴角扬起抹微笑。
秦草身为秦吏,没有向上级禀报就跑去河东郡。纵然是一片赤诚,也绝不能作为典范让他人效仿。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法吏二字看似简单,却是重若千钧!
……
……
“所以,这就是秦君的大事?”
扶苏握着鱼竿,满脸问号。
你确定不是在玩我?
大晚上不睡觉,跑出来钓鱼?
夜风呼啸,涟漪扩散。
皓月当空,星星点灯。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苏隰。苏隰亦未寝,相与步于河畔。”
“???”
我亦未寝?
我tm现在恨不得掐死你!
他当时都准备睡了,愣是被秦草拽出来。
还嚷嚷着有什么重要的事。
结果……就这?!
&nbs
第192章 扶苏亦未寝,盗墓贼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