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2章 对联[2/2页]

浮沉止 季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什么好脸,还得领上一顿呲。这些年南佑黎以“小爷看着不爽,打便打了”这理由打的王公贵族没有一百也有五十,南佑黎“混世魔王”的声名在京中早便传开了,京中百姓都道是“相爷能治国,管不了儿子”。
      栾安宁想着日后有机会不如也去找这明英姑娘问清楚,看看降服这“混世魔王”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正思索着,见那边石门处,丫鬟列成一派穿门而出,手上各自端着木盘,木盘上放着各式珍馐美酒。
      “吃饭了!佑黎!”
      栾安宁笑着同南佑黎说道,南佑黎听了吃饭,直了直身子,神色好了一些,还是有些闷闷不乐,目光时不时瞥一下小燕奴那边,似有心事的模样。
      何辞衡换了一套装扮,锦缎丝绸,戴着顶不合礼制的梁冠,一副富家翁打扮,手上那串精致佛珠却没取下来,没接着拨那佛珠,此刻只系在手腕上。他冲栾安宁点了点头,信步走到门前,同院内院外到来的人拱拱手说道:
      “多谢诸位前来捧场!多谢!何某人谢过诸位!今日略备薄酒!若有招待不周,诸位乡亲见谅些,吃好喝好!吃好喝好啊!”
      “客气……客气,何相公客气了!”
      正说话时,门口那管院的老管家又接过红纸,喊道:
      “和清庄冯三喜,送前梁珞瑜山石雕观音佛首一尊!为何相公贺寿!”
      四个精壮的汉子小心的抬着个木盘上来,也盖了块红布,红布下高高隆起,包着个沉重的东西。
      “怎么这时候还有送礼的?这不是都迟了时辰吗?”
      南佑黎不解地盯着那木盘,听上去这观音佛首好像确实比什么小叶紫檀佛珠手串值钱些。
      栾安宁笑着说道:
      “迟了也有迟了的好处,送礼若想出彩,便迟些送!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觉得自己礼物贵重,想博个彩头,便等人到齐了再送!”
      栾安宁听了是前梁的佛首,倒不奇怪这家人晚些送的想法了,大栾石雕佛首,只有梁齐两代的才算值钱,齐代佛首肉髻厚重,面容丰满,虽说石匠造诣极高,可毕竟年份少些,齐代佛教还算兴盛,存世佛首数量不少,价值不高,便是齐朝文帝拜过那座的慧空寺石窟,魏时凿佛毁像取首而流传下来的那尊慧空寺大日如来大佛首,本朝太宗朝时在京中售卖,也不过售了七百两黄金。
      可前梁佛首便不同了,梁代佛首以梁武帝为界分为前梁佛首和后梁佛首,梁武帝灭佛之前,佛教几乎成为梁代国教,各地都有佛寺佛雕,而灭佛之后,只剩下南部一些州府,政令难行,还偶有山中小寺私雕佛像,中原其余各州都明令禁止立寺雕佛,两类佛像风格迥异,截然不同,因此倒出现了前梁佛首没有后梁佛首值钱的奇怪之事。
      按老管家唱名所说,这尊佛首属于珞瑜山佛首,那便是前梁佛首,珞瑜山在如今沧州境内,如今只是一座罕有人烟的荒山,可梁代时曾为当时最大的观音道场,珞瑜寺的所在地,那位梁代佛道天仙空空和尚登临悟道登临天仙之前,也曾在此受过沙弥戒。
      何辞衡双手合十,诚心念了声“阿弥陀佛”,轻轻接了那红布,露出一尊栩栩如生的汉白玉观音佛首,面容饱满,线条流畅,确实为前梁佛首的精品,按栾安宁估算,这一尊佛首的价值便在三百两黄金以上。
      众人一阵惊叹,惊异过后,却又纷纷调笑起来。
      “冯老三!今年哪里发的财啊?这么有钱?怎么捐粮食的时候不见你啊!”
      “吴老六,你少放屁!老子捐的粮食不比你少好吧?你听好了!”
      那被叫做冯老三的人站起身来,是个年岁不大的瘦小汉子,冲着何相公拱手恭敬道:
      “何相公,去年听您的话挣了不少银子,您老人家信佛,这佛首我就孝敬您老人家了,除此之外,最近收粮不易,等我收到粮了,再向陇东灾区捐两百石粮食!”
      冯老三笑着摸着自己的脑袋,声音小些说道:
      “但是吧,写我冯三喜自己一个人的名字,嘿嘿。”
      “老三!你怎么这样呢?不厚道啊,一点都不厚道!也不联上大家伙的名字!”
      “不厚道个鸡儿!王喜!老子一个人捐的,你要想啊,自己捐去!还联名字,联何相公的名字倒是成,你们?边去儿!”
      “哈哈哈!这个冯三喜!纯蔫坏儿!”
      何相公看着这佛首,也喜笑颜开,同冯三喜说道:
      “三喜,有这份心就够了,何必这么破费,不如多想想怎么收粮!”
      冯三喜被何辞衡夸了一句,还有些害羞,笑笑道:
      “诶,粮要收要捐,您老人家的生辰也要过嘛!”
      他转过身冲着众人拱拱手,笑道:
      “谢谢众位为我的佛首捧场,今日这个彩头,我冯……”
      话没说完,却听那老管家又喊道:
      “和清庄吴大有送对联……诶,对联?对联一副,为……为何相公贺寿!”
      老管家念到中途还以为自己念错了,低下头看了半晌,才确定那礼单红纸上写的真只有“对联”两字,后面念的声音都弱了下去。
      吴大有端着那木盘,脸上有些尴尬,感觉自己遭人骗了,有些迟疑,迎来下面一波笑声。
      “大有啊,怎么回事啊?生意不好?送对联就跟我们一块送嘛,藏起来也没人笑话,怎么还这时候送呢?”
      “哈哈,大有!你这捐米不还是挺勤快的吗?怎么到何相公这里如此小气?”
      吴大有觉得那个跟在小和尚身边的姑娘没有骗他,只是心里还是没底,一步一顿,迎着笑声走到何相公面前,轻声说道:
      “何相公,这是无相寺明深和尚写的对联一副,我吴大有的一片心意,请您收下!”
      何辞衡脸上还是那和煦的笑容,听他说起这“无相寺和尚”,转身向厅堂这边看了看,笑道:
      “哦?那位小师父和那些进京赶考的学生住在你那儿啊?大有,要好生招待,不要怠慢!”
      “诶,诶!听相公的,好生招待!”
      何辞衡取过那对银掺红丹纸,递给老管家,让老管家展开,自己站在台阶上欣赏起来,只见那对联写着:
      “念万心于一心,一心通透
      传一灯至万灯,万灯光明”
      何辞衡轻轻捋着颔下胡须,把那对联反复看了又看,两联皆出自于佛经,他信佛礼佛,因此也通晓佛经,看得明白。
      上联出自一句著名佛偈,所谓“千心万心,原本一心”,下联语又出《华严经》,经文所说,“善男子,譬如燃百千灯,基本一灯,无灭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便是将菩提之心比喻为破除诸暗的明灯,不仅将这位“何相公”的善心善行包含其中,更将其心夸为菩提之心,也算是马屁拍到了极致。
      不过这何相公的作为,倒是能勉强担得起。
      栾安宁倒不担心,以他来看,若这位何相公诚心向佛,这对联并不差过那前梁佛首,他看身旁冲着明英努了努鼻子,这大有兄弟这么晚送贺礼,这事明深做不出来,小燕奴没那脑子,估计就是受了这明英姑娘的挑拨,明英嬉笑着吐了吐舌头,算是回应。
      何辞衡神色变幻,盯着那对联,似是入了迷,脚步微动,缓缓走到那红丹纸旁,轻轻摩梭着红丹纸上的每一个字。
      “好!好!”
      他转身冲着明深双手合十,恭恭敬敬行了佛礼,道一声“阿弥陀佛”,心中喜悦溢于言表,高声说道:
      “小师父精深佛法,写出这副对联也正合我心,正合我心啊!”
      他小心收好对联,对身旁老管家说道:
      “秦伯,鼓楼下面那副对子风沙磨没了,你明日便差人去清平府,让最好的石匠来,在鼓楼立柱上按小师父这幅字刻这副对联,要请最好的,不必管银子的事!”
      “诶!好。”

第102章 对联[2/2页]